正的本時空的泥腿子出身的土著,也能夠寫出一篇有分量有價值的理論文章,就是一個證明。
王書輝很喜歡馮新民的這篇《制度是保護我們每一個人的》的文字風格。簡單易懂,清楚明白,口語化程度非常的高。文章中夾雜了不少朗朗上口喜聞樂見的俚語和俗語,這些俚語和俗語的存在,絕對能讓大部分人都覺得這些道理非常的生動和形象。
三口兩口的吃掉了桌子上的飯菜,王書輝立即動筆修改起馮新民的這篇文章。
實際上,除了文字風格以外,王書輝最高興的還是看到復興黨內有馮新民這樣的黨員,能夠充分的理解和明白自己的想法。
復興黨在成長,復興黨的黨員們在成長,實際上,王書輝也是在這個時空裡,透過不斷的實踐在成長著的。
作為一個現代人,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普通人,王書輝對於革命實踐也是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
可能在理論上王書輝非常的系統和先進,可是在革命實踐的具體工作上,王書輝也是在不斷的積累經驗加深認識的過程。
重製度,重規則,盡一切的可能把復興黨的工作規範化。這就是王書輝在革命實踐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辦法。
他也是透過大量的實際工作之後才認識到,理想狀態之所以是理想狀態,那是因為理想狀態的不可實現的特徵。就像自然環境下不存在真空一樣,完全符合自己想法的人和事情都是不存在的。
王書輝過去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