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2 / 4)

小說:時空之門1619 作者:你妹找1

也是個精神不穩定的傢伙。在這種人身邊當差,危險性自然也是極大的。

張居正的祖父很倒黴,在某次遼王發神經的過程中,被搞死了。

張居正把這件事情一直記在心裡。隆慶二年的時候,張居正以內閣排名第三的閣老的身份,組織黨羽告發遼王。湖廣官員一哄而上,三下五除二的就把遼王一系給滅絕了。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一個簡單的道理。皇權的衰落,對於宗室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內閣排行第三的閣老,只要稍微示意一下。身為宗室親王的遼王,連基本的反抗能力都沒有。

不過皇帝皇權的力量一旦被控制在一個強勢帝王手中,那麼因為先天的封建法理的關係,官僚集團的政權力量,會在與皇權力量的對抗中處於劣勢。

萬曆皇帝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萬曆皇帝身為明代皇權力量排行第三,對朝政掌控能力,僅次於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的,嘉靖皇帝的孫子。他也是比較有戰鬥力的。但是,他畢竟不是道君皇帝本人。在與官僚集團的鬥爭中,他是出於守勢的。要不是因為張居正的死去,以及官僚集團的分裂內鬥。他的政治力量也非常有限。

所以,在整個萬曆年間,朱家宗室在明王朝的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雖然有些改善,但是其也是處於官僚集團鬥爭的政治漩渦之中的。他們的盛衰榮辱,被作為鬥爭武器,在不同派系的官僚集團的權力鬥爭中,起起伏伏。

楚宗之亂就是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發生的。事情的經過其實也很簡單。整個楚宗之亂的核心問題,是關於武昌楚王府的王爵繼承問題。

整件事情其實是很清楚明白的。老楚王去世,留下兩個遺腹子。兩個孩子還小,楚王府家大業大,由楚王一系的旁支王爺主持楚王府。

人都是貪財的,主持王府的旁支王爺眼熱楚王府的財產,為了能夠名正言順的霸佔財產,就造謠說小楚王不是老王爺的種。

人心都是很骯髒的。聽了這樣的謠言,幾十上百,數量龐大的楚王旁支,心裡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他們為了獲得王爵繼承權,就糾集了起來,向朝廷告狀。說小楚王不是正經的楚王血脈,史稱偽楚王案。

實際上,如果明王朝有個明確的,由宗室組成的宗親管理機構的話,這件事情,就是個宗室內部的小矛盾罷了。宗人府派人來調查一下,給出個結論就完事了。

壞就壞在,明王朝的皇權衰落,官僚集團的文官們是什麼事情都要插一腳的。所以,楚王王爵繼承問題,就變成了不同派系的官僚集團,進行相互攻擊的黑材料了。

封建時代的官僚們,他們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充當的是一種攪屎棍的角色。封建官僚在權力鬥爭奉行的是零和博弈。

簡單的說吧,文官們在當政的過程中,不是在做建設性的工作。而是集中力量,專門幹拖後腿的事情。就是說,我不做事情沒關係,關鍵是拖別人的後腿,讓別人也做不成事情。

明朝中後期官僚集團的政治鬥爭,基本就是在比爛的過程。這種內鬥比爛的政治鬥爭,一直持續到南明時期。可以說,正是這種零和黨爭,導致了明王朝朝政的荒廢混亂。

回到楚宗之亂的問題上。

圍繞著楚王府的王爵繼承問題,官僚們進行了複雜混亂的政治鬥爭。隨著黨爭的加劇,楚王王爵的繼承問題也激烈化了,出現了楚王府旁支宗室,搶劫小楚王給皇帝貢品的超級烏龍事件,史稱劫槓案。

搶劫貢品這種事情,在封建王朝裡是相當的稀少的。要知道,萬曆時代的明王朝,可不是風雨飄搖的宋徽宗時代。

劫槓案發生之後,地方通判等官,當場拘捕了帶頭行劫的宗犯32名,送往獄中。繼而楚王宗族群起鬧事,突入府院,想要奪回銀兩和被捕的宗人。副使周應治等無法約束,甚至被毆,只得匿身民間。

當時的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湖廣巡撫趙可懷,因之前辦理“偽楚王”案中,表現出明顯的派系傾向,行事非常不公。這就讓楚王宗室深恨趙可懷。趙可懷提訊要犯時,被宗室案犯掙斷刑枷,當場打死。

萬曆皇帝自然是勃然大怒的,他殺掉劫槓的宗親,圈禁了鬧事的宗室。“偽楚王”案和“劫槓案”兩相結合,史稱“楚宗之亂”。

萬曆三十三年前後的偽楚王案和劫槓案,可謂是明王朝宗室和官僚集團合演的一場鬧劇。鬧劇的結局也是非常荒誕,死了兩個宗室和一個巡撫。相關的官員不是被免職,就是被貶謫,可謂是一地雞毛。

從此之後,整個湖廣地區的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