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達晴宗單方面反對到也罷了,問題是一門、譜代乃至外樣都普遍反對家督的決定,一下抽走一百名有力武士,外加幾百名精銳的騎馬武士,這就等於一次性抽掉一個人體內三分之一的血液,稍有不慎就是闔家覆滅的結果。
相對溫和的譜代眾所提出的意見是削減一半份額,起碼不至於讓伊達家失血過多而死,另一派提出的意見是二選一,要麼派家臣不派騎馬武士,要麼派騎馬武士不派家臣,至於更激進則提出只派二三十名家臣,五六十名騎馬武士。
伊達稙宗好歹也擔任家督三十年。多年順風順水的境遇讓他養成說一不二的性子。譜代家臣提出的要求被完全拒絕。伊達晴宗的反對也被拒絕,結果勸諫不成就兵諫,溫和派也被逼上梁山,於是就有了天文之亂的由頭。
天文之亂中支援伊達稙宗的勢力,不是伊達稙宗多年培養的心腹,施過恩惠的家臣,就是關係親厚的女婿、準一門,伊達晴宗那邊聚集的全是伊達家的有力一門、譜代。以及不服伊達稙宗的兄弟,被塞過養嗣子的大名等等,最終這場天文之亂以伊達晴宗勝利,伊達稙宗退位作為結束。
經歷繼位以來的一場波及整個陸奧、出羽、越後等大片地區,歷時六年的大規模政治變動,使得伊達晴宗從年輕氣盛的愣頭青逐步成長為老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