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臣以為,應該剿撫並用,一邊準備剿滅,一邊準備招撫。如此,也不致鄭氏過於託大,漫天要價,以重兵要挾朝廷,如果實在談不妥,再剿滅,也不至於措手不及。”這回,出了箇中間派了。
楊改革點點頭,這個小人的心思,倒是和自己有點不謀而合,自己是很想招撫了鄭芝龍,可是,也不想看到鄭芝龍漫天要價,從海盜搖身一變,變成了明朝的海關,那樣,就沒自己什麼事了,自己還準備吃肉呢。
“這位卿家所言有理,不能因為要招撫了,就不準備剿滅的工作,也不能因為要剿滅,就關閉招撫的大門,聯的意思是,一面做好剿滅的準備,另外一方面,也要繼續和鄭氏談談,不要把招撫的路子堵死了,大家接著議論戰場上。該打的打,桌子上,該談的談。這種事二十一世紀的國人很多人都知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此策高明,也該當如此,既要防備他以重兵要挾朝廷,索取無止盡,又要阻止他繼續危害地方,為禍海上。就,必須要有兩手準備,一旦招安不成。立刻進剿,一次失敗,就來二次,二次失敗,就來三次,反正,鄭氏不按照朝廷的意思來,就決計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朝廷只有如此嚴厲的表明了態度,這鄭氏才會感覺到壓力,才會懼怕朝廷,否則,這鄭氏在地方做大,成為海上巨閥,絕非大明之福……這位大臣出來贊成皇帝的意思,兩手準備,說的話,頗有點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意思,不按照我的意思來,就,死磕到底。這個大臣的話。讓楊改革覺得,這明朝計程車大夫,也有堅韌的一面。
“呵呵,不錯,這位卿家說得在理,那就說說,朝廷該給鄭氏一個。什麼底線,超過這個底線,朝廷就要剎滅。接受朝廷的底線,就地招安楊改革發現,這朝堂上的大臣很會變化風向,自己不過稍微表露了一下自己的意思。這大臣立刻就順這自己的話說。這和以前當皇帝的感覺,完全不同,以前,感覺好像是在油裡游泳一樣,這四周都是粘稠的東西阻攔著自己,看上去沒什麼東西阻擋自己,可是,自己卻怎麼也遊不動,現在卻不同了,自己的感覺,好像是在水裡稍稍的撥一撥水,自己就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遊得十分的輕鬆。
大臣們見皇帝的大致意思已經下來,也就開始順著皇帝的話開始想主意。對皇帝的看法,絕不是以前那種看小孩子的眼光了,也再不是那種我是你哥哥,你老子的老臣子小我們給大明朝辦事的時候,你還個屁孩,這種自大的心思了,對皇帝的看法,已經變得畏懼起來。
“啟稟陛下,臣以為,因該沁舊品姿。鄭氏必須接受朝匡的調盅和安排,鄭氏可以馴”巡檢噹噹。他的部眾,則打散到各個衛所,充作衛所兵,如果不接受朝廷的調遣,不接受朝廷的安排,朝廷必定派出大軍剿滅,不死不休。讓他明白造反的後果這位大臣給的底線可是相當的低,基本上就是沒把鄭氏當回事。給個巡檢,部眾打散到衛所,這別說現在鄭氏在和明朝的作戰中處於戰勝的狀態,就是戰敗了,恐怕也不會接受如此苛刻的條件。就是鄭芝龍自己想答應,他那些兄弟。也不見得就會答應到衛所去當兵,那樣,還不如直接造反痛快呢。
就連楊改革這個小白,也覺得這不太靠譜,這個條件,簡直就不可能招安。還不如說直接剿滅的好呢。
果不其然,立刻就有人出來反對了,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可以接受鄭氏的要求,封鄭氏當一個海上的巡檢,或者是個什麼海上將軍的武官,反正,這海上再厲害。也始終是要在陸地上落腳的,如此,也不怕他不服朝體的管束,他的部眾,依舊給他約束就是,只要他保證海上的安寧,地方安寧,這就算是大明的福氣。可以為朝廷平息不少事,也不用朝廷費錢養如此多的人,也用不著浪費銀錢和兵力去剿滅鄭氏,此乃一舉多的好事。”
楊改革很想踹一腳這傢伙,直接答應鄭芝龍的要求,自己還要“攔截。歷史幹什麼?為的不就是不讓鄭家做大嗎?為的不就是每年那幾百萬兩的關稅嗎?唉,看來,這讓群臣議論。真的不靠譜啊!還是自己獨斷專行得了。這朝臣的智商,真的高低不一啊!
地下的群臣也不管皇帝是不是在走神,反正,你說完了,見皇帝沒說話,我又繼續說,反正也要搶個發言的機會,在皇帝面前露露臉。
楊改革思索著自己要給鄭氏一個什麼底線。太高了,肯定不行,自己吃虧,給低了,這鄭芝龍又不願意接受招安,那就只有打仗這一條路,現在自己的大戰艦連圖紙都還沒有,水師都還是一群旱鴨子,拿什麼去打?
想了半天,也沒有一個很平衡。鄭家一定會答應的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