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月11日,英軍的攻勢正式開始,由英國陸軍中將斯托普福德指揮的第第第20步兵師約10000人阿拉哈巴德出發,向瓦臘納西進攻;印度第5師由陸軍中將斯庫納斯率領,從詹謝普爾出發,迂迴到印度解放軍的後方,佔據陣地以切斷游擊隊的退路。
鮑斯領導的印度解放軍和游擊隊同英軍展開了激烈的纏鬥,和上一次一樣,印度人沒有同英國人硬碰硬,在英軍合圍之前,游擊隊的主力早已經跳出了包圍圈,向南突圍而去。第1團強行從英軍的團團包圍中殺出一條血路,並且擊潰了韋維爾派來堵截的英軍部隊。而恆河以南的英軍被印度解放軍第第3團牽制住了。於是,印度解放軍主力和游擊隊全部突圍成功。英軍只是在巴特納包圍了約15000名無法隨部隊突圍的老弱婦孺,作為對印度人向居住在城市的歐洲平民開槍的報復,英軍殺害了這些老弱婦孺當中的4000餘人,並把屍體丟進了恆河。而更多的人被關押了起來,由於飢餓和疫病而死亡。
事後斯庫納斯沮喪地向集團軍群司令部彙報:“游擊隊成功地逃出了我們的包圍圈,一小部分人馬向北部山區去了,而大多數人去了南方……我們沒有繳獲他們的任何東西,也沒有俘獲他們一個人、一個傷員,甚至連一個活的游擊隊員也沒有抓到,我們收穫的,只有屍體和仇恨。”
印度解放軍和游擊隊在這次戰鬥中一共犧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