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部分(2 / 4)

進攻。”中國觀察員沈鴻烈少校這樣在報告中記載道:“這些來自遙遠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計程車兵們都是勇敢和頑強的人,可悲的是他們根本沒有任何關於強襲登陸作戰的經驗,也沒有可以用於這次登陸作戰的合適的武器,他們一味硬碰硬地同武器和人數方面前佔有優勢的敵人發動仰攻,得到的結果可想而知。”澳大利亞士兵們受到了土耳其軍隊炮火的猛烈壓迫,他們死傷慘重。被迫停止了毫無意義的衝鋒,他們用手中的小鐵鍬拼命的在斜坡上挖掘著,試圖給自己提供足夠的掩蔽場所,但我知道,他們是在白費力氣,在加里波利半島,到處都是這種由無比堅硬的岩石構成的崖壁,上面長滿了結實的灌木,在這樣的地方挖掘散兵坑和塹壕是根本不可能的。很多人在徒勞的挖掘當中被打死。沒有死的人中彈後也大都從崖壁上跌落下去,幾乎不可能生還。一些頭腦比較靈活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士兵好容易躲進了崖壁上蜂窩狀的巖洞當中,他們在那裡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並用步槍向土耳其軍隊開火儘管澳大利亞軍隊和紐西蘭軍隊遭到了巨大的傷亡,但他們的進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了不讓他們穩住陣角,基馬爾上校將手中的一部分兵力投入了反擊,土耳其軍隊發動了兩次猛烈的衝鋒,將敵人驅逐下了崖壁,而他們自身也遭受了很大的損失。直到黃昏時分。戰鬥的節奏一點一點變得緩慢下來了,敵人漸漸的停止了進攻,基馬爾上校的土耳其軍隊仍然牢牢的據守著高地。土耳其軍隊在這一天的戰鬥當中傷亡了旭餘人,而據我看到的情況,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軍隊的傷亡在旦四人左右

澳新聯軍的首度進攻遭到了失敗,並且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從戰線上退下來的澳新軍士兵將不計其數的傷兵們送到混亂不堪的登陸海灘上,由於缺乏藥品和醫護人員,絕大多數的傷兵根本無法得到立即治療,他們的戰友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告訴他們說醫生和工作人員已經帶著藥品和全副的醫療裝置動身趕往這裡。讓他們的心裡感到一絲希望和安慰,使他們能夠在可怕的痛苦中堅持下去。

就是在這樣的混亂狀態下,到了4月石日。經過無數次激烈殘酷的爭奪戰大約的口名澳新軍士兵全部登陸,所有的人都被丟在較低的斜坡和山脊上。由於土耳其軍隊仍然牢牢的佔領著高地,居高臨下不斷的進行著炮擊,使登陸部隊難以在崖壁上的斜坡取得更多的突破。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將軍們不得不和士兵們鄰的臨時構築的地下掩體裡,分享著同樣的緊急口糧。儘管支援部隊還在源源不斷的開來,但情況卻沒有太多的好轉。

雖然打退了澳新軍發動的猛烈進攻,基馬爾上。小部隊也遭受了不小的傷盧,贊德爾斯將軍給他派出了女妝珊叭並送來了彈藥,但並沒有在這裡投入他的主力部隊,他似乎是在等待著看入侵者如何進行部署。

對於贊德爾斯心裡的打算,基馬爾和沈鴻烈都有些感到摸不著頭腦。但沈鴻烈看到德**事顧問團的軍官們和土耳其的測繪人員不斷的在各個陣地上出沒,進行著詳細而繁瑣的觀察和測量工作,以及統帥土耳其海軍的索羅切恩將軍也和他手下的德國海軍軍官來到前沿陣地檢視。他預感到,贊德爾斯和索羅切恩很可能在策劃一次針對入侵者的大規模反擊行動。

後來發生的事證明了沈鴻烈的判斷是絕對正確的,只是,連沈鴻烈本人也沒有想到,這場反攻居然是以他心愛的“龍權”號戰列艦為主角開始的。

在經過幾天的觀察之後,沈鴻烈發現德國人和土耳其人開始在前沿陣地上架設長長的電話線,並開始設定非常隱蔽的觀察哨,每一個觀察哨都配有一名德**官和觀測裝置及電話,聯結它們的這些電話線似乎是通向身後很遠的地方,沈鴻烈想要知道德國人在幹什麼。他順著這些長度達幾十公里的電話線一路找下來,不由得驚異的發現,這些電話線,居然最後通到了達達尼爾海峽的岸邊!

德國人這是在弄什麼玄虛,他現在還真是搞不明白了。

但他可以肯定的是,一定和“龍權”號有關。

因為就在這兩天,土耳其人將從中國買來的“龍權”號戰列艦的主炮炮彈庫存全都用運輸船運抵了前線。

對於德國人可能採用的戰術,沈鴻烈和另外幾位豐國觀察員私下裡進行了探討,卻沒有得出最後的結論。

以德國人的謹慎和土耳其人對這艘戰列艦的無比珍惜,他們應該是不會輕易的將這艘主力戰艦輕於一橡的,而且沈鴻烈在見過了“龍權”號隔著達達尼爾海峽的水雷障同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進行“超視距對射”之後,認為德國人和土耳其人都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