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軍史的中國人都可以說是如雷貫耳的。
孫綱在主管軍務部之後。成立了“總參謀處”戰史處。沒事的時候就和黃興等手下軍官研究戰史。也就是在這時候。他才有機會了解到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大捷的“鎮南關戰役”和馮子材本人的詳情。
馮子材也是廣東欽州人。和劉永福是同鄉(好象還是“親家”)。是1818年(嘉慶二十三年?)生人。字南幹。號萃亭。木工出身(都是好漢不怕出身低)。早年參加過天的會。最先隨清廣西提督向榮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積功由千總升至提督。65歲時解甲歸田。但由於家鄉欽州毗鄰越南。他心憂國事。因此一直在關注著邊境局勢。並經常派人越境打探訊息。
1883年12月。法國侵略軍悍然向駐紮在越南北圻的中**隊發起進攻。中法戰爭正式開始。1884年3月。北寧失守。清軍前線指揮官廣西提督殺。清朝政府手忙腳亂。匆匆調兵遣將之餘。才想起這位“熟諳邊情”的老將。但當時李鴻章擔心他“年老血衰”。不一定是法軍的對手。因此只給了他一個督辦高、雷。廉。瓊四府二十五個州縣團練的名義。馮子材在一無實權。二無餉源的情況下。在短短几個月裡。成立了九個州縣的團練。其中他親自挑選和訓練的500名欽州練勇成為日後“萃軍”的骨幹。
同年5月。張之洞署理兩廣總督。馮子材主動上書。要求統率軍隊從欽州進入越南東北的廣安。海陽。開闢陸路第三戰場。牽制法軍。張之洞對馮子材的膽略很是欣賞。同意他編成十八營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