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昌泰定寧,你這個軍艦的名字起得好啊。”
“不過,晚輩覺得比起定遠和鎮遠之名,終究少了些威武之氣,還是差些。”孫綱笑道,“文辭非晚輩所長,班門弄斧,讓您見笑了。”
他這倒不是在拍李鴻章的馬屁,李鴻章人稱“痞子翰林”,文章和詩詞做得都不錯,而且也是一手的好書法,其實並不比翁同差哪去,可翁師傅被後世尊為“書畫大家”,而李鴻章卻湮沒無聞,說到底,還是因為管的“閒事”太多落下了“賣國賊”的罵名的緣故。
至於老翁《膠澳租界條約》上也是赫然有名,在後世為什麼卻沒有被冠以“賣國賊”的“雅號”,而是以其書畫文章揚名於世,也是令很多歷史愛好者和研究者們百思不得其解的。
“話不能這麼說,當年起定遠鎮遠這兩個名字,有威嚇日本狼子野心之意,盼能予其當頭棒喝,不至侵犯我國,”李鴻章說道,“現在的情況不同了,咱們這回是要滅敵於外洋,保我海疆平安,這昌泰定寧四字,正合其意。”
聽了老頭子的解釋,孫綱不由得連連點頭。
中國海軍在“定遠”“鎮遠”時代,其主要任務是為了守護海口要地,並對周邊國家起著一種威懾力量的作用;而現在,中國海軍已經變得比任何時候都要強大,不再是一支純粹的“防禦型海軍”了!
從“定遠”“鎮遠”到現在的“龍揚”“龍鄉”以及“泰昌定寧”,這些戰艦的艦名就是中國海軍不斷發展壯大的見證!
中國海軍,現在已經成了中國人走向大海,面向世界的標誌!
更多免費小說,請訪問,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五百一十四)不了了之
從李鴻章那裡回來,軍務部總參謀處將已經制定出來的應急計劃給孫綱過目,孫綱按李鴻章的意思做了一定的修改,讓與****相鄰的各省軍隊做好戰備工作,但不要進入****境內,按老頭子說的,“靜觀其變”。'中文。'
很快,外務部透過中國駐法國公使羅豐祿發來的加急電報和去巴黎參加世博會和奧運會的代表團那裡得知了德爾智遇刺身亡的訊息,孫毓汶和李鴻章張之洞等政務院大佬開會商議後,立刻以華夏共和國政府的名義將這一“不幸訊息”轉告****地方政府,喇嘛聞訊後悲傷不已,隨即要求中國政府向法國外交部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法國方面儘快捕捉到兇手,並交由中國方面“嚴懲”,“以慰死者”。
中國政府隨即鄭重其事的向法國方面以書面形式提出來了這一要求,與法國坊間一片“中國政府是最大嫌疑人”的叫嚷聲不同,法國政府對中國政府的要求做出了積極的回應,說“在世界博覽會上發生這樣的暴行是不可想象的”,表示一定嚴查到底,給中國方面一個“說法”。
法國人有這樣的反應也很好理解,法國人並不傻,可能也知道死的這位是“俄國喇嘛”,這樣的人身份特殊,要“做”他的人選在世博會期間動手,擺明了是要給法國政府難堪,不但可以給法國造成惡劣的國際影響,還可以達到破壞法俄關係地目的。而且選用的兇手故意在大眾面前露出來“東方人”的面相,很可能是為了嫁禍給中國政府,挑撥法國和中國地關係,用心可以說是十分險惡的。
面對這樣的“火坑”。法國人當然是不會往裡跳了。
法國人的外交“頭腦”經過了拿破崙時代到現在地千錘百煉,這點事要是看不出來,也就不用在歐洲列強的圈子裡混了。
而****集團的反應也很出乎孫綱意料。
據軍情總處在****的情報網發回的資訊顯示,****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普遍認為這件事是英國人主使的!
英國早就企圖以印度為基地向****地區擴張,在1876年英國強迫清朝政府簽訂《煙臺條約》時,就在裡面專門加了一條“允英人開闢印藏交通,前往****、雲南、甘肅、青海等省遊歷”,取得了進入****地區地“通行證”。英國侵佔哲孟雄和不丹後,即以此為跳板。頻頻入侵****,1888年竟悍然大舉向隆吐山發動了武裝進攻,****軍民進行了無比頑強的抵抗,但中世紀的火繩槍和刀劍等武器裝備畢竟不敵侵略者的大炮和機槍,英勇的****軍民為了保衛祖國灑盡了熱血,卻仍然沒有能夠阻擋住侵略者的腳步,最終在1890年,以清朝政府和英國簽訂屈辱的《藏印條約》承認英國勢力伸入****而告終。
英國人對****人民犯下的罪行,****人民是根本無法忘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