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佩列斯維特”號被擊沉後,災難很快的降臨在了“奧斯利亞比亞”號上,它成為了中國艦隊集中攻擊的下一個目標,雖然它在彈雨中拼命抵抗,但它的命運卻要比“佩列斯維特”號悲慘得多,“數不清的炮彈落在它身上,它的桅杆和上層建築幾乎被炮彈炸光,所有的艦面設施和裝備都被打壞四艘中國戰列艦的二十四門十二英寸主炮在從容的對它進行著有規律的破壞,很快,它艦首的水線處被一發十二英寸炮彈撕開了一個近二英尺的大洞,大量的海水到灌進去,它很快就頭衝下的沉沒了,海面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漩渦,我沒有發現有生還者。”白金漢上校這樣描繪他看到的情景。
大家快來搶評吧!沏0多的積分,發不完啊!
繼續求收藏推薦訂閱點選月票,)
是國內唯一一個致力於收集最熱門的全本小說閱讀網站。
(七百九十八)“改變歷史的一炮”
差不多在“奧斯利亞比亞。號戰列艦傾覆的同時。“勝日也遭到了“永豐”號裝甲巡洋艦和四艘中國裝甲巡洋艦的聯合攻擊,完全被彈雨包裹,見到“勝利”號的形勢危急,指揮俄國第三戰列艦中隊的雷伊什金少將毅然率領“波爾塔瓦”號和“塞瓦斯托波爾”號上前進攻。並下令兩艦集中火力向“永豐”號裝甲巡洋艦開火。
由於後來“波爾塔瓦”號戰列艦上的俄國海軍官兵全部在海戰中喪生。後世的人們在回顧這場海戰時。對雷伊什金少將採取這斤,英勇的攻擊行動的原因已經無從知曉,但從生還的其它俄國海軍官兵的回憶片斷進行分析之後,人們的猜測和普遍看法是,在當時俄國戰列艦隊已經處於覆滅邊緣的關鍵時刻,雷伊什金少將的行動目的很可能是為了給友艦分擔壓力,以求打退中國艦隊的進攻。
從中國艦隊發起全面攻擊到現在,俄國艦隊的旗艦“太子”號已經完全失去戰鬥力和指揮能力,“蘇沃洛夫公爵”號和“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被重創後失去動力在海面上漂浮,“博羅季諾”號勉強脫離了戰場,“鷹”號因艦體大量進水以及舵機受損在海上打著轉,“光榮”號也喪失了戰鬥能力,同樣因艦體大量進水和輪機受損而無法行動,第二戰列艦中隊旗艦“佩列斯維特”號和“奧斯利亞比亞”號被擊沉,俄國艦隊的覆滅其實已經不可避免。但除了看到兩艘自家的戰列艦被中國艦隊擊沉,雷伊什金少將當時並不知道馬卡洛夫的旗艦和其它艦隻的情況怎麼樣了,因為當時的俄國艦隊可以說已經被摘除了大腦,成了一個“無頭巨人”在戰場上捱打。而幾乎沒有還手之力。當時雷伊什金少將已經成了整個俄國艦隊的實際指揮官,由於他的戰列艦火炮射界被阻擋,因此他選擇“永豐”號裝甲巡洋艦作為攻擊目標而不走向中國的戰列艦進攻(當時的形勢是“龍託龍威龍霆龍武。四艦在擊沉“奧斯利亞比亞”號之後,將炮火轉向了“勝利”號,“龍江”號和“龍鄉”號在向“波爾塔瓦”號進攻,“龍揚”號攻擊“塞瓦斯托波爾”號),一是能夠發揮自己的戰列艦的全部側射火力,二是“永豐”號雖然擁有和一艘戰列艦相當的火力,但畢竟是一艘裝甲巡洋艦,防護相對較弱,將“波爾塔瓦”號和“塞瓦斯托波爾”號的全部火力集中在“永豐”號上,一旦“永豐”號遭到重創,中國的裝甲巡洋艦分隊會因為旗艦受到打擊而陷入混亂,這樣便會給俄國艦隊製造一個突圍的機會。
由於戰前俄國艦隊就沒有制定相關的備用作戰計劃,因而在旗艦“太子”號失去指揮作用後,這個致命的弊端就完全暴露了出來:因為失去了統一指揮,俄國戰列艦被迫陷入了各自為戰的境地,現在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官兵們只是在力求能夠擊退敵艦的攻擊,他們現在對海戰的勝利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對於每艘俄艦上的官兵來說,海面上燃著大火漂浮著的那一艘艘自家艦隊的戰列艦都是這場海戰失敗的悲慘象徵,中國艦隊彷彿永不停歇的炮火更增加了他們內心深處的恐懼。
俄國艦隊各艦現在已經不能協調作戰了,面對指揮協調統一的中國艦隊,俄國人現在僅僅是為了逃脫全軍覆沒的下場,為了自身的生存而堅持著。
雷伊什金少將把自己的兩艘戰列艦的火力集中起來使用的舉動在後來的俄國戰史裡被稱為“改變了歷史”的一瞬間,因為這是俄羅斯帝國海軍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海戰中取得的比較有意義的戰果之一。
面對“波爾塔瓦”號和“塞瓦斯托波爾”號的拼死攻擊,“永豐”號裝甲巡洋艦並沒有退避,而是和“龍江龍鄉”兩艘戰列艦一起聚攻“波爾塔瓦”號,她身後的十二艘中國裝甲巡洋艦也紛紛調轉炮口,集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