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出一句合適的話,來激勵自己的戰友。
馮相榮有些尷尬地笑了笑,擺了擺手,在戰友們略帶笑意的目光中回到了戰位。
“都是過命的弟兄,用不著說那些虛的了。”他在心裡說道。
剛才,其實不用他說什麼,他和戰士們之間,都已經明白了彼此的心意。
這些來自廣西的戰士有好多人本來都是山裡的土匪,在接受了改編後重新經過訓練和學習,成為了華夏共和國的陸軍官兵,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都參加過王和順領導的起義(王和順現在就和馮子材在一起),經過在軍事學校的教育和學習,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當初的行為帶給國家的不必要的傷害,內心深處總有一種對國家百姓的歉疚之情,現在,他們終於能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彌補當初的過失,所以,他們在戰鬥中才會那樣的奮不顧身。
更別說那些懷著一腔報國熱血來到前線的軍校學生了。
俄國人的槍聲越來越近了。
馮相榮再次舉起了望遠鏡,遠處的俄國哥薩克騎兵已經開始放馬突擊了。
哥薩克騎兵的後面,好象還有俄國人的步兵。
可能是知道防守的中**隊沒有炮彈了,俄國人這一次終於敢就這麼大模大樣的發動進攻了。
“進入陣地!機槍,全部上一線來!”馮相榮狠狠地放下了望遠鏡,大聲地下達著命令。
他對目前的情況十分清楚,靠自己這有限的兵力,要據守這個正面約有3000米左右的小陣地,以此對抗俄國人兇悍的哥薩克騎兵,難度其實是無法想象的。
但是,事已至此,沒有別的選擇!
他取過一柄古樸的腰刀,別在了腰上。
那是當年自己隨父親
關抗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