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一樣珍貴的歷史文物。
可惜的是。因為一些其它的原因。這些寶貴的日記有很多已經散失不全。給後世的歷史研究家們帶來了太多的猜測和無盡的遺憾。
有意思的是。這些日記。有的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寫的。有的卻是以白話文的形式寫的。
這位在中國歷史上開創了一個全新時代的人為什麼要這麼寫自己的日記。後人已經無從知道了。
很多人猜測。這應該和孫綱當時為了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在中國大力推行白話文的行動有關。
;世的史書明明白白的記載著。在共和二年中國的白話文運動已經在全國各地開展起來。白話文作為和中國傳統的文言文一樣重要的文體。在全國廣泛的的到了應用。
據現在儲存下來的一些政府文告顯示。當時在中國的縣市級地方政府中。所有的公文往來和向民眾釋出的告示。已經全都開始採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了。
當時的華夏共和國參政。後來的華夏共和國第一任大總統孫綱用兩種不同的文體寫日記。其實也是很好理解的。
‘‘‘‘‘‘是日閱福州馬尾港。餘登山觀昔甲申馬江之戰故戰場。見岸邊尚有當年為法艦所轟毀之**。當地民眾時塗油護之。以為紀念。其雖經風雨侵蝕。猶光亮如新。炮身之字跡尚可辨識。見有黑褐色之印痕。引者云為昔日戰死之炮手身上血跡所為。雖經風雨多年。亦不能去之。蓋為忠勇將士之丹心碧血所染成。烈士忠魂所繫。是以經年可見。左右聞之無不動容。‘‘‘‘‘‘入馬尾山海軍忠拜祭先烈。引者歷述陳英許壽山高騰雲呂翰等諸將奮勇抗敵之情形。餘聞之泣下。不能自己。‘‘‘‘‘‘蓋我華夏因有此等雄奇男兒。是以長存於世而不亡也。此即我民族之“華夏魂”也。‘‘‘‘‘‘餘曾問及左右。幼翁斯時於何處。多有為之不平者。言張佩綸馬尾之役。多方備戰。見敵不走。氣象偉異。自王秋林琴南諸人。均鳴其冤。餘聞之大異。細問端詳。從者一一詳述之。時有人責其為“釁不我開”。|繳各艦炮彈。至開戰時尚不發。致為法艦所破之事。從者言斯時法艦先以魚雷艇襲“揚武”。繼以叢彈。而“揚武”炮楊兆楠即髮尾炮還擊。首炮正中法旗艦“窩爾達”艦橋。斃其引水員一人。水手五人。法提督孤拔僅以身免。彼之魚雷艇雖擊中我“揚武揚武”亦發炮中其鍋爐;“振威”艦被彈沉沒之際。管帶許壽山尚發最後一炮擊敵。時法人之戰報亦做如是記載。讚譽我海軍將士之勇行。可見我艦之炮早已實彈膛內。何來不發炮彈之說?‘‘‘‘‘‘海戰驟起。我岸上炮臺亦發炮助戰。船廠附近之克虜伯大炮轟敵至半時方止。而法艦不敢進。如張佩綸不發軍火。不做戰備。何有如此多之炮彈?斯時之文人騷客。以謗言欺世。流毒之害。甚於洪水猛獸。‘‘‘‘‘‘或言:馬江之敗。責在朝廷。張為顧全朝廷體面。不以一言塞己責。其胸襟氣魄。非常人所及。亦非無識書生可知也。‘‘‘‘‘餘聞斯言。嘆張幼翁之遇。亦服其膽識。聞彼現正為我飛機撞俄艦事同俄人交涉。報紙多有以前論譏之者。以為此番必有辱國家。遺笑異邦。餘以如今情勢已非昔時。當不可一概而論。‘‘‘‘‘‘”
根據這篇日記。後世的人們的以瞭解了當年馬江之戰的一些真相。對那個為了大清朝廷的體面而犧牲了個人名譽和前途的張佩綸有了新的認識。
“共和二年農曆十月十九日。至廣州。登虎門巡視。‘‘‘‘‘‘會海陸諸將。檢閱陸師。觀其狀甚雄整。然實彈操演。多有虛應者。蓋有以巡警臨時代充之。‘‘‘‘‘‘後查司事梁發(人稱“鬼眼”及黨羽多人有虛吞兵餉事。甚怒。然顧及眾將顏面。隱忍不發。‘‘‘‘‘‘聞李伯行(李經方在時。查有此事。即
有鼓譟亂兵圍其寓所。伯行遂去。‘‘‘‘‘‘翌日將設宴相待卿以其有鴻門故事之意。不欲餘前往。餘不聽。乃偕粵海軍司令程璧光率親衛前往。席間較槍法。餘以手槍射落柳枝。眾將皆驚。‘‘‘‘‘‘陰使王聘卿率海軍陸戰師及軍情處收擒其眾。特開軍事法庭公審。歷數其貪墨作亂之罪。首犯十餘人盡行槍決於市。上下威服。‘‘‘‘‘‘蓋粵省積弊頗深。驕兵悍將。所在多有。而劉淵亭(劉永福以百戰宿將。亦難盡服其眾。幸海不曾有染。整頓粵軍。餘當另費一番心力。‘‘‘‘‘‘”
從這篇日記看來。當時中國南方尤其是兩廣地區的軍隊存在的問題很多。並不是象後人想的那樣。在國家體制發生了轉變之後。一切都會馬上的變過來。
‘‘‘‘‘‘今天真一個紀念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