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商船隊。在給中國人造成最大地損失及耗盡彈藥後立即駛往中立國港口。以保全戰艦以及艦員地生命。
其實之所以斯塔克給埃森地分艦隊下了這麼一個聽起來不太光彩地“跑路”順便加“破交”地任務。主要是因為自從上回埃森率領地裝甲巡洋艦分隊未能突破中國艦隊地封鎖進入中國海域敗回海參崴後。俄國太平洋艦隊地官兵見到傷痕累累地“俄羅斯”號和“格羅姆鮑伊”號。心驚於中國艦隊地強大和可怕。結果導致整個太平洋艦隊地官兵士氣嚴重受挫。雖然埃森在海戰中幾次試圖救援處於危境當中地“勇士”號地行為和“俄羅斯”號及“格羅姆鮑伊”號地官兵面對強敵圍攻時地英勇表現對太平洋艦隊地官兵是一個很大地鼓舞。但敵人地過於強大卻是不爭地事實。整個太平洋艦隊不久就完全處於一種對戰爭前途悲觀失望地情緒當中。斯塔克為了保全這些還算比較新地戰鬥力相對能強一些地裝甲巡洋艦。不得已才給埃森下達了這樣地命令。
上一次他們的計劃本來是取道目前被法國和德國控制的日本關門海峽進入中國海域的,但卻沒有想到被中國艦隊發現,讓人家打成了著火的蜂窩給堵了回來,而“瓦良格”號因為中途出了機械故障,在排除故障之後,艦長魯德涅夫海軍上校擔心無法追上埃森的艦隊,而且害怕遭到中國艦隊的襲擊,不得已返回了海參崴,結果躲過了一場劫難。
後來“勇士”號被擊沉、“俄羅斯”號報廢、“格羅姆鮑伊”號的重傷也證明,魯德涅夫是非常有先見之明的。
而太平洋艦隊的第二裝甲巡洋艦分隊(由“伊斯庫波列尼耶”號和“克列謝尼耶”號裝甲巡洋艦及“巴揚”號裝甲巡洋艦組成)同埃森的第一裝甲巡洋艦分隊相比就要幸運多了,他們順利的透過了北海道附近的日本津輕海峽,到達了俄國控制下的“蝦夷共和國”的室蘭港。
在平安到達室蘭後,第二裝甲巡洋艦分隊司令維特蓋夫特海軍少
向海參崴發了電報,建議埃森的第一裝甲巡洋艦分'峽“比較安全”,因為第一裝甲巡洋艦分隊的航線要透過中國海軍重兵防守的朝鮮海域,容易同敵人遭遇,“面對處於優勢的敵艦隊,容易遭受損失。”
當然了,後來發生的“俄羅斯”號和“格羅姆鮑伊”號被中國人“拍”回來的事也同樣證明了這位海軍少將的建議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維特蓋夫特率領的第二裝甲巡洋艦分隊也不能說是一切順利,因為在到達了室蘭之後,“巴揚”號裝甲巡洋艦意外觸礁受損,結果不得不在室蘭停泊修理,維特蓋夫特比較講義氣,不願意丟下“巴揚”號自己跑路,因此就在室蘭停留了下來,準備等“巴揚”號修理完畢後一同出發。
在得知第二裝甲巡洋艦分隊停留在室蘭之後,斯塔克覺得乾脆讓埃森也走津輕海峽同維特蓋夫特會合後一起走得了,因此在“格羅姆鮑伊”號搶修完畢之後,對海戰的前途十分悲觀的斯塔克為了不讓他們被中國艦隊的主力堵在港內,便讓埃森儘快出發,取道津輕海峽前往室蘭同維特蓋夫特會合。
為了幫助修理在室蘭觸礁的“巴揚”號裝甲巡洋艦,埃森的旗艦“格羅姆鮑伊”號上還帶了一些技藝非凡的技工。
出發的那天,海上仍然下著大雨,海況相當惡劣,但此時的埃森已經顧不得了,立刻率領“格羅姆鮑伊”號和“瓦良格”號出發。
因為中國對俄國宣戰的訊息傳來之後,那就意味著中國艦隊的主力隨時會出現在海參崴港外。
這個時候再不走,可就真的來不及了。
但是埃森根本沒想到,出港不久,就差點沒被嚇死。
由於暴風雨的到來使得海上能見度急劇降低,兩艘俄國巡洋艦一前一後小心的結伴而行,但是沒走多遠,在艦橋上的埃森突然看見了距離“格羅姆鮑伊”號不遠處的一個漆黑高大的巍峨艦影,吃驚得眼珠子差點沒掉出來。
造型新奇似曾相識的“飛剪式”艦首避開層層惡浪,高大威武的艦體上,那一前一後令人望而生畏的巨大而獨特的“揹負式”炮塔,以及高高的艦桅和兩座冒著濃煙的煙e;,不用別人告訴,埃森已經知道自己碰上的是誰了。
中國海軍最新式的“龍昶”級戰列艦!
雖然這款造型稱得上新穎別緻的新式戰列艦從一出世就遭到了很多“專家”的非議,但她們還是吸引了世人眾多的目光,儘管俄國報紙和媒體對這些中國人自己設計的新式戰列艦極盡挖苦諷刺汙衊謾罵之能事,埃森和一些俄國海軍將領還是透過這些“負面資訊”對這級中國戰列艦有了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