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順利實施此項方略,三十萬俄軍當不免為我軍全殲,可俄人必不肯束手待斃,一定會全力挽救危局,這以後情勢的發展,你有打算麼?”
“俄國人如果想要挽回敗局,一定會加緊從西方透過鐵路調兵,同我軍爭奪赤塔,還會把在歐洲的艦隊主力東調,同我海軍決戰,以期奪回制海權,”孫綱回答道,“俄軍若能奪回赤塔,則陸軍主力便可源源不斷地向東而來,救援遠東俄軍;而海戰若能得勝,則俄海軍可攻掠我東南海疆心腹之地,迫使我國停戰。這是他們最可能採取的作戰方案。”
“陸路之戰,重點在赤塔而不在海參崴,”李鴻章點了點頭,本來有些灰暗的雙眼突然放射出精亮地光芒,整個人的精神也有些變得不一樣了,“而海戰之勝負,關乎全域性!若海勝陸敗,由海軍掩護陸軍在敵後登陸,戰事尚有轉機,而海戰失利,即使陸路一時得勝,終不免腹背受敵,於全域性無補。到時候,我們可就真成了亡國奴了。”
“少所言極是。陸路若有挫折。京廣鐵路已成。調集全國陸軍北上。亦可週旋。而海戰若敗。當真就是萬劫不復了。”陳寶點頭說道。
“敬茗剛才所言。是將遠東俄軍先行分割開來。然後逐一消滅。”張之洞看著地圖。說出來了他心中地憂慮。“若是對海參崴圍而不攻地話。待到攻克赤塔。而海參崴之俄軍準備充分。再行攻擊。恐怕會傷亡慘重而且不容易攻取啊。”
“海參崴為俄人經營多年之堅固要塞。又是俄國太平洋艦隊地基地。海陸皆布有重兵。上次我軍海陸夾攻海參崴。軍力不可謂不強。攻勢不可謂不猛。而未能攻克。而現今之海參崴俄軍兵力遠較上次為多。我軍現在就進攻地話。恐急切難下。”林紹年想了想。替孫綱解釋了一句。“先攻赤塔。斷其外援。肅清外圍之敵。再集中全力攻擊海參崴。亦是上策。”
張之洞長長地嘆息了一聲。點了點頭。目光落在了俄國地西伯利亞鐵路之上。“俄國遠東之陸軍若為我軍所破。彼定將在歐洲之軍全力東調。我軍欲迎敵。亦當從南方添調重兵北上。如此一來。將來戰事必當曠日持久。最終將做何收場呢?”
“香帥所慮甚是。我國即便戰勝俄國。國力亦不可損耗過重。因為對我國虎視眈眈地。並不止俄羅斯一國。”孫綱明白張之洞地意思。介面道。“如何收場。其實
落在海戰之上。”
“何解?”張之洞直起了身子,嘴上雖然在向孫綱詢問,眼睛卻還是盯在地圖上。
“俄人慾挽回頹勢,其在歐洲之海軍艦隊必當遠道而來,與我海軍爭奪制海權,我海軍若能將此俄國海軍之主力全滅,則俄國就等於沒有海軍了,而俄國東方領土之海域,則為我海軍之通途,我海軍可掩護陸軍隨意攻取。俄皇如果不想讓這些土地都被咱們佔領,在海戰失敗之後,定會積極尋求與我國議和息兵,因為那時對他們來說,透過議和停止戰爭就是必須的了。”
聽了孫綱的解釋,李鴻章張之洞等人都緩緩點頭。
雖然孫綱給他們只是解釋了一個大概地對俄總體作戰方略,但他們已經從這裡面,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和中國真正崛起地曙光。
而中國的崛起,對俄國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事實上,與充滿著戰爭氣息地中國首都北京不同的是,同一時刻的俄羅斯帝國首都彼得堡,現在卻是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
為了慶賀俄國皇太子阿歷克謝病癒,沙皇尼古拉二世舉行了盛大的“與民同樂”的慶祝儀式。
1904年8月12日出生的俄國皇太子阿歷克謝對沙皇夫婦來說,是他們全部的希望,也是羅曼諾夫王朝未來的希望。
因為自從大婚之後,一直想要個繼承人的沙皇想兒子都快想瘋了。
可惜上帝偏偏好象是在和沙皇一家開玩笑,亞歷桑德拉皇后一連生了四位公主,那時候的沙皇可能不太明白一般這種事情是自己身上的原因多一些,雖然他非常愛自己的皇后,可要說是心裡一點想法沒有,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第四位公主出生之後,沙皇來探望新生兒的時候,曾經走了很遠的路來讓自己冷靜下來。
之所以給這位小女兒取名叫安娜斯塔西婭,是因為這個名字的俄語本意是“枷鎖的破壞者”和“監獄的開啟者”。沙皇大概是想希望她能夠打破自己光生女兒的這個“枷鎖”,沙皇的這個舉動,和一些一心想要兒子的中國父親給自己的女兒取名叫“招弟”應該是一個意思。
從某種程度上講,東西方的男人們在“要兒子”這一點的思維上可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