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部分(3 / 4)

右欲扶公下船,公堅不允,時公已不能語,唯指身旁戰歿之官兵,面露微笑,概不願離戰友而去也。良久,公去,目猶炯炯不瞑。左右棄船,不多時,‘臨江’艇乃炸裂,煙焰沖天,待濃煙散盡,艇已不復見矣。

“張公自任職東省,屯田通商,興修水利,安民實邊,簡賢任能,為民所謀多為實策,東省之民甚德之,聞公殉國,小民號怮,哭聲震野,民間商鋪自罷市誌哀。平日閒時所過多士卒行伍,公與彼處學得施放槍炮之法,勤練不輟,夫人不解,勸之稍歇,不答亦不聽,唯憨笑而已。及公戰歿,方悟公欲以此一腔熱血,洗‘馬江敗將’之名也。方將士聞訊,鳴槍於營,鹹呼為公報仇,聲震天地。

孫綱平靜的看完了手中的報告,心裡有種隱隱的酸地感覺。

孫綱和張佩綸平日裡並沒有什麼交往,可現在突然知道張佩綸居然是以這種壯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五十八歲的人生,他的心裡還是禁不住有些難過。

張佩綸以“清流健將”的身份曾經縱橫晚清政壇,以擅長廷議直諫著稱,“內則屢劾大臣,不避權要,以肅紀綱,外則慎交涉,籌武備,謀保屬邦以衛中國,”成為光緒朝前期“得名最遠,招忌最深”的清流黨人。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每當政治,社會矛盾激化時,在不當權地一部分傳統儒家知識分子當中,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抨擊時政,指斥當道,提出某些社會改良的方案,使政治有所修明,社會矛盾有所緩和。張佩綸可以說是這一類人當中的代表人物,而他最終卻因為馬江之戰地慘敗而身敗名裂,張佩綸在中法戰爭馬江之戰中身臨前敵,以會辦大臣專任船政軍務,馬江戰敗他固然難逃其咎,但馬江慘敗的根本原因在於清廷“軍誤戰”的掣肘(後世一些學透過研究還認為,這裡面不排除有“整人”的意思)和敵我雙方實力對比過於懸殊,因而並不能由他一個人承擔全部罪責。

張佩綸晚年淡出中國官場,成為了李鴻章的東床快婿。最後接受李鴻章的老部下黑龍江省省長周馥的邀請在黑龍江省以幕僚地身份協助周馥處理邊務,為當地百姓辦了不少實事。因為深得百姓的愛戴,因此他的聲譽有所恢復,但馬江戰敗是他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而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他最終選擇了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奏響了他一生當中最為輝煌的篇章,也此洗去了“馬江敗將”的罵名。

“我要不是看完了這些。就會以為是你手下軍情處和安全域性那幫人故意弄出來地這個事。好藉此引戰爭。”馬看著孫綱說道。“那個海聞鵬。行事比小江有過之而無不及。”

“你太

們了。沒有我地命令。他們是不敢採取這樣地行動地看著愛妻。平靜地說道。“再說了。這事我也沒有想到。我其實並不想現在就同俄國開戰。因為畢竟準備工作還沒有結束。”

“老頭子地愛婿死了。這一仗無論從國家百姓地角度上講。還是從他個人角度來講。都非打不可了。”馬緊緊地盯著他。說道。“我警告你啊。可別學這位‘幼翁’親自上戰場。想都不要想。”

“放心吧。我不是以前地毛頭小子了。我現在知道我在做什麼。”孫綱微微一笑。說道。

“我看未必。海軍在朝鮮打得那麼熱鬧。沒有你地命令他們敢麼?”馬象是不放心地又追問了一句。

“先制敵,沒什麼不好,我可不想象‘幼翁’當年那樣,受‘軍誤戰’之苦。”孫綱淡淡地說道,“戰前我就已經把總參謀部地作戰計劃和任務都給他們了,怎麼採取行動,就是他們的事了,我只要求他們必須完成任務,至於時間和方式,那就是他們地事情了。”

他瞟了一眼桌子上的戰報,說道,“現在看來,除了戰果不太明顯外,他們把任務完成得很好。”

“算你狠。”馬聽他這麼一說,心情立時大好,不由得開心地一笑。因為她知道,他這一次是不會揹著自己再上戰場親身犯險了。

“對了,菊藕夫人聽說已經懷有身孕了,一旦打起來她留在那裡很危險,我已經讓安全域性派人去接她了,等她來了,你就多費費心吧。”孫綱看著愛妻說道,“張門有後,對老頭子來說,也是一個安慰。”

“好,放心吧,這個事教給我了。”馬想起了算是好朋友的菊藕夫人,也禁不住有些難過,“接下來會怎麼樣,你是不是已經知道了?”她又問道。

“接下來?”孫綱有些好笑地說道,“接下來,該宣戰了。”

1905年3月12日,華夏共和國政務院執政李鴻章布“對俄宣戰文告”,正式宣佈同俄羅斯帝國處於戰爭狀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