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是暗指他有“通敵”的嫌疑?還是有什麼別的目的?
可那時候德國人是“友軍”啊?
難道是慈禧太后現在要他們想辦法收回青島,甚至不惜同德國人開戰?
按孫綱在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慈禧其實不是象後世好多書中描寫的那樣,被整個“妖魔化”了。她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教育制度培育出來的社會上層人士的代表人物,與那些“野史”的描繪正好相反,她生長在一個富有的滿族官僚家庭,養尊處優,入宮後的經歷也可以說一帆風順。雖然少年時代沒有受到足夠的文化教育,執政初期出現過錯別字連篇的笑話,但透過學習臣子為其編寫的總結歷代統治經驗的《治平寶鑑》,學習書畫、閱讀小說、聽書和看戲,其見識水平已經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無論在經典文化和通俗文化方面,她都具體而微地體現了中國士紳階層所傳承的特有的中國傳統文化。
但是,當時的中國傳統文化已形成了僵硬的體系和制度。知識內容固定化、信條化,自我更新機制非常薄弱,而且缺乏與異文化平等交流的傳統。而這又是士大夫階層榮辱沉浮的基本憑藉,令人不敢逾越雷池半步。於是,造成整個中國出現了“制度性”的“群體愚昧”。
在這樣的文化制度下,瞭解和吸收外來的先進文化通常是少數人的行為,且往往伴隨著或大或小的風險。中國上層群體對西方先進文化的不甚瞭解,在慈禧身上地表現尤其明顯。
在她看來,朝廷花費巨資建造地鐵甲鉅艦,既然在對日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用來收復青島。也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不然的話。朝廷花那麼多地錢造船,用來做什麼?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