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3 / 4)

光亮,他想了想,突然對金舜姬說道,“朝鮮光復之後,曾照國際之例,新定國旗。寓意深遠,興所知不詳,還請夫人教我。”

金舜姬給黃興解釋了一下朝鮮地國旗玄虎三色旗是什麼意思。黃興聽得連連點頭。金舜姬說完。他想了想。隨後從懷裡取出一幅圖來。開啟放在了桌子上。給孫綱看。

孫綱一看之下。不由得一陣錯愕。

如果他猜地不錯。這是一面國旗地設計圖案。

這面國旗地設計主題仍然是以龍為主。可以說是參照了清朝地國旗青龍黃旗地設計。但是又有很大地不同。

中國自夏朝以來直至清末。絕大多數年代是沒有國旗地。古代旗幟不少。但老百姓卻根本不知“國旗”為何物。中國一般地旗幟都是旌旗。最常見用於戰場上。旗上寫有軍隊將領地姓。或者繡上龍、鳳。要麼是就是麒麟、虎豹、八卦之類表明敵我雙方。旗一般是三角形或長方形地。種類繁多。但近代國家意義上地國旗卻根本沒有。

而中國地第一面國旗地誕生。和孫綱所在地北洋水師還有很大地關係。

清朝時中國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國旗和軍旗,李鴻章為了適應近代外交地需要,和國際“接軌”,迫切希望中國設計一面“國旗”。於是當時的總理衙門曾經向主政的慈禧太后提交了很多備選方案:八卦旗、麒麟旗、虎豹旗等等,五花八門,當中也有一面與當年“阿思本艦隊事件”中的李泰國設計相仿的一面黃龍旗。而當時慈禧太后認準了“龍”是君主的化身,金黃色又是滿清皇家獨享的顏色。既然“朕即國家”。那麼用黃龍旗來代表大清,最為合理了。於是。清廷批准了總理衙門及李鴻章的奏議:所有水師船艦均懸掛三角形黃色龍旗,以黃龍旗作為中國官船旗號。1872年10月4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批准中國輪船桅梢所常掛之式樣為三角的旗幟是海軍旗。龍旗要求龍頭向上,旗用黃羽紗制,龍身用藍羽紗制,定於11月1日所有旗幟一律更換。直到1881年9月,為了進一步和國際接軌,在英國定購地“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回國後,北洋大臣李鴻章奏請把三角旗改為縱高三尺、橫高四尺的長方形旗幟。他後來又上奏過慈禧太后,請求以這種長方形的青龍黃旗為北洋海軍軍旗,同時也是出航時懸掛的國旗。1888年10月3日,慈禧太后批准了《北洋海軍章程》,規定大清國國旗為長方形黃龍旗。此時清廷的國旗才算最終確定了下來。

而現在黃興設計的這面國旗,是把青龍縮小了一些,去掉了龍口處的紅太陽,而國旗的背景色,由黃色換成了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

這面國旗的樣式,其實和北洋水師提督旗有些相象,但又不完全一樣。

“黃先生這是給中國設計地新國旗了。”金舜姬立刻明白了黃興的意思,說道,“這裡面有什麼深意,還請先生教我。”

“龍為我中華民族之象徵,而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分別表示漢、滿、蒙、回、藏五個民族,為五族共和之意。寓意為五大民族共創華夏。”黃興有些激動地對孫綱和金舜姬說道,“黃色本為滿族皇室之專用顏色,以代表五族之色替換代表**之黃色,大人以為如何?”

看著他那急切企盼自己肯定的樣子,孫綱在心裡不由得失笑,也有一絲佩服。

黃興的這個國旗的設計方案,可以說頗有深意,用代表中華五大主要民族的五色來取代象徵滿清皇權**的單一黃色,本身的象徵意義就非常明顯。

“五族共和”!

孫綱記不清他是在後世的哪本書裡看到過,為了新中國地國旗地設定,孫中山先生和黃興為此還有過爭執,孫中山先生希望用第一次廣州起義時用的青天白日旗做為新中國地國旗(也有人說是為了紀念在廣州起義中犧牲的革命志士陸皓東),而當時黃興的方案好象是什麼井字旗,取古時“井田制”之義,兩個人因為國旗的問題僵持了好多天,後來好象哪個方案都沒有被採用。

而現在,因為“蝴蝶效應”的關係,黃興是不會和孫中山先生再爭執這個問題了。而是把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設計方案,直接推到了孫綱的面前。

“克強,以後就不用叫我大人了,叫我敬茗好了。”孫綱看了看黃興,含笑說道。

黃興愣了一下,好象沒明白他的意思,孫綱笑著說道,“克強設計的這個國旗的方案,飽含深意,非常非常之好,但好象稍有不足之處,若能略加改動,可為至善。”

“敬茗請講。”黃興肅然說道,“興願聞其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