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開始了船臺船塢的擴建工程,在開始建造“海昌”級裝甲巡洋艦的同時,孫綱命令加快新潛艇的建造。
在“遠瀛”號巡洋艦(原來日本的“陽春丸”)和“金山”號裝甲炮艦完成海試開到了臺灣加入臺灣海軍後,丁汝昌十分高興,表示會繼續在臺灣為孫綱募集造艦經費,鼓勵他繼續努力,並要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再給臺灣增添兩艘新艦。
臺灣因為有了兩艘新式戰艦的加入,商民的“安全感”大增,對北洋的感激無以復加,臺灣商界聯合致電孫綱,表示了深深的謝意,並向孫綱保證,臺灣方面將一如既往地支援北洋。
由於又有了訂單和經費,福州船政局和江南造船所也開始應孫綱的要求,進行加大船臺、擴修船塢、建造更大噸位艦船的工程,按孫綱原先的設想,想給其它三洋海軍再增添一艘戰列艦,可三洋提督經過和上下相關人等的“集體”討論後,一齊向孫綱提出了“修改”造艦計劃的意見。
林國祥給孫綱發來電報說,“香帥之意,南洋、閩、粵大鐵艦現各有一艘,足以守口,而巡海快船似有不足,如南洋之快船,除靖遠、南平、南凱三艦外,且為陳舊無防護之船,朽不堪用,多在裁汰之列,不若以多添帶甲之大快船為上。”
劉步蟾在電報裡也說,“以定遠合諸蚊船,守閩口足矣,能樓船於外洋之快船僅經遠、來遠、武威三艘,不足馳騁,諸將意多欲改添快船,足下以為如何?”
程璧光說的就更有意思了,“粵船近四十艘,可用者寥寥,大船能出海者不過開遠、廣勝、濟遠三艘,平遠、廣甲、廣丙火力單薄,而粵之洋麵廣闊,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