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上的,都很有民族特色),在世界槍械發展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在19世紀,加特林繼續改進他的轉管機槍,陸續推出了1862型,1871型,1874型,1883型,1893型,主要改進方向是提高供彈系統的可靠性,減輕重量,提高射速等。可就在加特林機槍將手動機槍發展到頂峰的時候,自動武器——馬克沁機槍的出現使得加特林機槍陷入窘境。從1884年開始,採用管退式,導氣式,自由槍機式和半自由槍機式等自動原理的自動武器陸續被髮明。同這些單管自動武器相比,加特林轉管機槍的優勢不復存在,缺點卻愈加明顯。如加特林機槍與單管機槍相比體積龐大,相應的運輸工具能力有限,不便於機動;加特林機槍過高的射速對於當時戰場條件意義不是很大,輕便,結構緊湊的自動機槍的威力為步兵提供支援已經足夠;此外,剛剛出現的定裝金屬彈殼彈藥價格昂貴,過高的射速會造成很大的浪費,等等。但大清中國的陸軍當時還不懂得這些,這兩種機槍在部隊中都有配備,而且都是編在炮隊裡的,這個不知道是誰“發明”的機槍和炮放在一起用的“戰法”曾經讓孫綱這個半吊子軍迷愣了好久。
而如今,北洋特攻隊的成立讓他有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想法。
那就是,把加特林機槍裝在熱氣球上。
熱氣球這個東東,其實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早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政府派馬格爾尼率領龐大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