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一樣的朝鮮王國
幾天後,朝廷的正式任命下來了,以張蔭桓為“頭等欽命全權出使大臣”,以羅豐祿為“欽命出使大臣”(就是副使),孫綱和伍廷芳為“贊襄出使大臣”,讓他們去日本同列強會談,並命令北洋水師派艦護送前往,恩准朝鮮特使一同出發。
本來“內定”的孫綱是副使,現在和羅豐祿換了位置,讓孫綱感覺十分奇怪。
他倒不是想爭這個“副使”的名分,而是覺得朝廷做這種變動,是不是有什麼別的“意思”在裡面?
朝廷的主要“任務”之一,其實就是“相互制衡”,以此來維持整個帝國的“穩定執行”。
難道朝廷是想讓他們四個相互“鉗制”不成?
不管朝廷那裡搞什麼鬼,反正“行動計劃”他們“四大鬼使”都已經商量好了,不管人員的位置怎麼變,計劃是不會變滴。
得知要護送他們前往日本,北洋水師提督葉祖圭率領在朝鮮的北洋分艦隊回到了旅順,孫綱等一行人準備完畢後陛辭出京,先乘火車到了天津,然後轉船去了旅順。
在北京期間,金舜姬已經給朝鮮國內發了電報,要求朝鮮政府選一位副使出來,和她代表朝鮮王國一同出使,葉祖圭回來的時候,就把這個人和他的隨員給捎過來了。
原來,在朝鮮光復後,劉銘傳沒接到孫綱的電報前,就認為朝鮮應該儘快的穩定下來,不然,清軍海陸兵力始終被牽制在這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