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3 / 4)

剛”“大和”三艦圍攻“海陵”號,以“千代田”攻擊登陸部隊,沒想到“千代田”碰上了“金元”號,在邱寶仁一陣狂轟之下竟然廢了,邱寶仁信心大增,立刻出海支援“海陵”號,“海陵”號相比日本的三艘老式巡洋艦,可以說盔堅甲厚,船大炮多(“海陵”號排水量4125噸,主炮副炮加起來有10門,而“高雄”是1778噸,炮5門,“金剛”2284噸,炮9門,大和1500噸,炮7門),速度又快,本來就不落下風,“金元”號加入進來後局面立刻改觀,在經過了兩個小時的激戰(把附近的外**艦都引來看熱鬧了),防護效能較差的“金剛”和“大和”被“金元”號的重炮連續擊中,先後爆炸沉沒,防護效能較好和速度較快的“高雄”號逃得了性命。這場海戰“一邊倒”的結果讓所有觀戰的外國海軍人員全都大吃一驚,“金元”號淺水裝甲炮艦和指揮她的邱寶仁從此名聲大噪,朝廷得知後也是感覺臉上有光,光緒皇帝給邱寶仁官復原職,慈禧太后還賞了他一根白玉翎管(用來插孔雀花翎的)以示“鼓勵”,“金元”號的戰績居然快趕上北洋艦隊的主力艦了,從此就一躍成為了北洋艦隊官兵的“寵兒”。

你知道嗎? 的彈窗廣告是每30分鐘才出現一次。

(一百六十二)先謀而後戰

知道了居然是這麼一個結果,孫綱也很為他們高興,邱寶仁這麼快就鹹魚翻身了,靠的也不能說光是運氣。

“金元”號淺水裝甲炮艦證明了一件事,就是一艘戰艦的防護效能在海戰中的重要性,從大東溝海戰,壹岐海戰到今天的“牙山灣海戰”(外國人這麼叫的),大到“定遠”“鎮遠”“龍揚”“海陵”,小到“金元”,無不是得益於良好的防護效能,日本人偏重於軍艦的火力和高速度,忽視了防護(象“高雄”是鐵殼巡洋艦,“金剛”和“大和”都是木殼的),從“三景艦”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教訓不可謂不慘痛。

但是日本人開始用襲擊艦和水雷戰對中國進行反擊,可是很讓人頭痛的。

從這一點來講,日本人還是很善於學習的。

儘管他們只願意接受他們認為正確的東西。

回到了旅順基地,孫綱將自己在朝鮮的經歷寫了專摺奏報(當然裡面那些關於美女身相救的容易引起皇帝“聯想”的橋段就通通用了春秋筆法,略過不提了),詳細敘述了自己率軍入朝作戰的情況和所見所聞,以及對此次作戰的得失,“以奇兵突入敵後本為敗中求勝之計,然行事不密,兵士無多,而又行動不速,險為敵所趁,幸我誤敵亦誤,敵誤大於我,故能得勝。兵法有云:兵出坦道,以保萬全;故孔明六出祁山,不用魏延之計,後人常以為非,臣今親歷至險,方服諸葛之智。此等險著,可一而不可再也。”他接著還描繪了舊軍在戰爭中的拙劣表現,“平時素無訓練。將士各不習兵,戰時臨時抽調,遇敵輒望風而潰,見民又如狼似虎,進兵時不預作偵察測量,退兵時各無號令,平壤一戰,數萬大軍為不足萬人之倭軍所困,激戰終日竟不得出,城下屍如山積。江水為赤,泰西諸國謂之人肉磨坊,鹹稱傷心慘目,十數年來所未有之,此等烏合之眾,亦可稱軍乎?”接著指出。“此等兵眾,不能一戰而徒靡餉械,莫若不令參戰,以節國用,使有限之餉械給於能戰之軍。若強以之為戰,無一益而有大害。”

對於目前的戰爭形勢,他指出。“倭陸軍困於朝鮮,海軍又敗於我手,舉國皆謂當海陸並進,聚殲倭軍,畢全功於一役。臣竊以為我大清陸軍雖眾。能戰之兵不多,要盡殲倭在朝陸軍,急切恐難成功;倭海軍雖敗。其快船仍有數艘,皆分襲我沿海各口,其來去如電,朝發夕至,大海茫茫,遽難捕捉;為今之計,陸路莫若整頓現有能戰之軍。補充餉械兵員。佔據要地,以守為攻。徐圖進展;海路則攻守並行,守計為發動沿海民眾,遍設巡哨,監視倭快船行蹤,一有訊息可使海軍周知,派艦加以堵截;攻計則以鉅艦轟其海口,以快船捕掠其商船漁舟,再以水雷斷其海道,概彼國小民貧,全賴海道運輸接濟,彼海道俱斷,不數月可使彼不戰自亂,我亦不多費兵餉,此兩全之計也。”

摺子上去後,可能是光緒皇帝怕洩密的關係,將他的摺子“留中”了,另給他下了一道“褒旨”,誇獎了一番他的戰功後,命他繼續以北洋船政大臣的身份幫辦北洋軍務,會同劉銘傳左寶貴鳳翔等將領協調海陸軍的行動,但在末了又來了這麼一句,“卿計甚善,然不數日海軍快船已損三艘,外購之快船雖完工,英德皆以中立為由扣之不令歸,我海軍能戰之艦無多,現造又不及,盼卿保此有數之船不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