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3 / 4)

23年8月。在這同時,魯迅還創作了大量的雜文,以尖銳、潑辣、生動的戰鬥風格批判封建禮教,揭露尊孔復古主義。1922年2月,在《晨報》副刊上,他發表了《估《學衡》》一文,象犀利的武器擊中的復古派的要害,表現了他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後來,雜文成為魯迅戰鬥的主要武器。這個時期,魯迅開始接觸了馬克思主義。

1921年7月,中國*黨成立後,革命的群眾運動逐漸高漲。1924年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建立,革命運動蓬*發展。這時,新文化運動陣線開始分裂,魯迅站在革命派一邊,與資產階級右翼胡適等人的現代評論派進行不妥協的鬥爭。這一時期他所寫的十一篇小說編為《彷徨》一書。

1925年,上海爆發了五卅運動,工農革命運動迅猛發展,魯迅受到了很大鼓舞,增加了鬥爭的勇氣和勝利的信心。1927年10月,魯迅到達上海定居。此後,他全力從事文學創作工作。他到上海不久,就跟創造社、太陽社展開了一場關於“革命文學”問題的論爭。在論爭中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逐步掌握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他說:“馬克思主義是最明快的哲學,許多以前認為很糾纏不清的問題,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一看,就明白了。”

中國*黨在農村領導建立革*據地的同時,還在國民黨統治區領導革命文化運動,宣傳馬克思主義,提倡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魯迅結識了柔石、殷夫等革命作家,與一些革命團體發生了密切的聯絡,積極投入並領導文學革命運動。

1930年2月,在中國*黨的領導和支援下,魯迅等人發起以反對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為綱領的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同年3月,又與茅盾等一起發起組織中國左翼作家聰明(簡稱“左聯”),他被選為“左聯”的常務委員,並親自“左聯”機關刊物《萌芽》、《文藝研究》等。他率領廣大的左翼文藝戰士對買辦資產階級的文學團體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戰鬥,成為*黨領導下革命文*動的主將。左翼文藝運動的深入發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惶恐,蔣介石在對根據地進行軍事“圍剿”的同時,對國統區的革命文化活動發動了一個反革命“圍剿”。魯迅成為他們“圍剿”的主要目標。1930年春,國民黨浙江省黨部以“墮落文人”的罪名通緝魯迅。1931年2月,柔石、殷夫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被反動派秘密殺害,魯迅的處境也十分危險。但是他不顧個人的安危,衝破國民黨的嚴密封鎖,仍然在“左聯”的秘密刊物上發表了紀念戰死者的文章,向國外揭露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

1932年,魯迅與宋慶齡、蔡元培、楊杏佛等組織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魯迅擔任上海分會委員。第二年6月,國民黨特務暗殺楊杏佛,把魯迅也列入了要暗殺的黑名單。他不顧國民黨法西斯的迫害,親赴上海萬國殯儀為楊杏佛送殮,回去後寫了有名的悼詩:“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時淚灑江南雨,又為斯為哭健兒。”9月,世界反帝國主義戰爭委員會在上海秘密召開遠東反戰會議,魯迅被推為名譽主席團成員。1933年,魯迅還會見了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和美國進步記者*。

這期間,魯迅寫下了大量的雜文,揭穿所謂“自由人”文藝自由論和所謂“第三種人”文言復興的中立的偽裝,揭露他們的反動實質和幫兇面目。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魯迅以極大的熱情透過史沫特萊拍電報給**中央,電文說:“在你們身上,寄託著人類和中國的將來。”向**中央表示祝賀和敬意。魯迅還冒著生命危險儲存著方誌敏烈士《可愛的中國》和《清貧》兩本手稿,為中國革命留下了重要的革命歷史文獻。

1936年4月,魯迅在重病中會見了奉黨中央之命由陝北來上海的馮雪峰,聽取了**中央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表示無條件加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他贊成一切文學家,任何派別的文學家,在抗日的口號下統一起來的主張,同時提出了“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口號。

魯迅的一生,為祖國留下了七百餘萬字的著譯,加上日記、書信等達一千萬字以上。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病與世長辭。

………【2、班超投筆從戎】………

漢光武帝建立東漢王朝以後,請了一個大學問家班彪整理西漢的歷史。班彪有兩個兒子名叫班固、班超,一個女兒叫班昭,從小都跟父親學習文學和歷史。

班彪死了以後,漢明帝叫班固做蘭臺令史,繼續完成他父親所編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