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3 / 4)

小說:三國演業 作者:大刀闊斧

趙雲道:“孝直是擔心楊錫已然命大軍沿江而上,來秭歸了?”

“必然便是了,其拔除寇封,又拔除我船塢,在水上,我軍已然無力與其爭鬥。若其著呂蒙領大軍上來,豈不是封鎖了江面,我軍補給卻在南岸,將軍豈不是被困於此?”

趙雲乃謹慎之人,聽到此處,趕緊與法正領軍棄了柵寨,領萬餘兵馬南下。

還好趙雲動作迅速,呂蒙未至秭歸,其已然領軍自秭歸西面的水流緩慢處,渡過了長江。

呂蒙領三萬大軍,於半路便遇到了程諮,雙方交換了訊息,便各自按照楊錫規劃行軍。

呂蒙領船隊至秭歸北岸秭歸城,大軍三萬,安營紮寨。

趙雲回至南岸,命副將張著領軍巡視南岸,自領中軍亦參與至修築南岸秭歸城的建設之中。

呂蒙封鎖了長江,趙雲要來攻北岸,自是不可能。

但李嚴、趙雲等擔心的呂蒙會攻南岸之事,竟然也沒有發生。

秭歸北岸既定,楊錫命繼續修築公路。

第一自然是將公路自沙坪水庫南下,修往秭歸城,然後再至長江邊,又於此地建立秭歸港。

這只是公路的分支之一。

楊錫根本沒有放棄公路繼續往西修築。

秭歸只是其中一個站點,這條路,是要打通蜀中與外界,為將來在此修築鐵軌、高速和開隧道等工程,建立運輸通道的。

秭歸戰報由法正帶入蜀中,劉備又驚。

法正道:“那楊錫用兵果然不以常理度之,按照此時狀況,若是其真要全取秭歸,只需再領大軍南下便是,主公還請早做定奪。若此時不退回,萬一楊錫改變主意,恐怕又有損失。”

法正的意思,是建議劉備,不用在南面修築秭歸城了,還是退軍吧。就算修好城池又如何,到時候還是給別人送菜。

劉備很是惱火,這楊錫步步緊逼,欺人太甚。

他此時感覺到了以前劉表的尷尬。

他劉備比劉表更甚,劉表至少前期還處在強勢地位,是以征伐身份屢屢進犯江夏。劉備卻反過來,就因為此前幫劉表攻伐了幾次江夏,結果好處沒得到,惹得一個大敵天天來盯著自己。

劉備陷入為難境地,拿捏不下,此時孔明終於建議道:“今楊錫勢大,無論各方面都遠在我蜀中之上,亮建議,主公可先撤回秭歸兵馬,暫避其鋒芒。若繼續對抗下去,我蜀中將被其拖垮,他辰河商會要養幾十萬兵馬容易,我蜀中,若要養十萬閒軍,卻力有未逮。如此,百姓必不堪重負。”

在場之人皆知這道理,劉備無奈,只得下令暫時調回秭歸兵馬,如此,楊錫便復得秭歸縣,寇封造成的戰略影響,終於彌補回來。

夷陵,寇封被押解回來後,便一直被關著,且傷口處理得很好。

越是如此,寇封越是害怕,其從獄卒那裡獲悉,再有三日,便將進行審判。

寇封很後悔,但這世界沒有後悔藥。

六月初七,辰河區軍事法庭就秭歸縣兵變案件進行審理,整個審判過程,由一位審判長和六位陪審團成員組成。

六位陪審團成員中,有一人正是楊錫之女楊念。

楊念自從出獄之後,終於變得成熟,考入了辰河大學法學院。

三年後畢業,楊念進入軍事法庭,如今也在法學界小有名氣。

毫無意外,寇封作為秭歸叛軍首領,被軍事法庭判處絞刑,這是辰河區最嚴重的刑罰。

建安十六年六月,正夏,由楊錫發動的大戰,至寇封被宣佈極刑那日便正式結束。

大戰結束了,天下格局大變,交州、中南州歸於辰河商會,南郡也被辰河商會實際控制。

曹操屯兵南陽郡新野、樊城,抗拒楊錫北上,劉備修築上庸城,屯兵東抗楊錫,益州南北兩方相安無事。

大戰結束,但各諸侯並未停止活動,劉備調兵秭歸縣後,孫權以周瑜為都督,同時調兵往西南,準備收服永昌郡的雍、孟獲、

周瑜進軍至永昌,八萬大軍壓境,雍大敗,被周瑜趕往南方。

時益州郡大族魏之煦因投奔了雍,兩人聯合,加上孟獲,竟然也非周瑜敵手,於是三人整合殘兵萬餘,繼續往南,退至烏戈國。

烏戈國國主兀突骨擁兵三萬,皆藤甲兵,於是兩方聯合,欲繼續抵擋周瑜。

周瑜得了永昌,便請魯肅總督糧草,教化蠻民,安撫各族,又兵分二路,以黃蓋為左、自領大軍居右,八萬軍馬浩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