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錫的條款實在過於苛刻,公孫康本想拒絕,但一眾謀士認為,遼東尚未穩定,待一兩年穩定之後,再舉兵北上,可血今日之恥。
於是公孫康暫時答應了楊錫的條款。
公孫康派其弟公孫恭,抵達遼河港,與辰河商會代表董丸簽訂了戰後四條,史稱《遼河協定》。
四條的具體細節,皆由董丸、徐庶等擬出詳細,七月初七公孫恭正式在協定簽字。
協議簽訂,楊錫集結於扶餘國境的兵馬,遂撤回大鮮卑城。
公孫康與扶餘國兵馬也各自撤退。
遼河港經營十餘年,這是辰河商會在遼東的唯一基地,左右為遼西、遼東二郡,根基極其厚重,今駐港水軍達二萬人,渤海艦隊百分之八十的實力都屯駐於此。
所有辰河商會在遼水水域的行商,皆由此集散,可見遼河港地理位置之重要。
如今遼河港人口也有三萬餘人,以商業集散為主,楊錫要二十平方公里土地,便是用於建城。
城池的名字,楊錫早以擬定,便稱遼河城。
遼河城的位置,只有楊錫知道,後世稱為營口。
為防萬一,楊錫規劃遼河城時,便直接從辰河群島調兵馬一萬,入駐遼河城。
原辰河群島少將蔣欽,調至遼河城,統領這一萬兵馬,為遼河城獨立團。
公孫康將一應官員撤出了此地,留下萬餘人口,皆不願隨他搬離。
細節上早有約定,不可強迫原住民搬離,公孫康無奈,又丟給了辰河商會人口一萬多。
但按照他的想法,一兩年內,就會再將此地取回,那時候,辰河商會將是為自己做嫁衣裳。
但他們萬萬想不到,就是這麼一個遼河城,將來會發展成遼東軍事、政治、經濟重鎮,航空母艦一般的都市。
第三百四十二章 政治地震
建安十四年七月中,遼東戰事暫歇,但大鮮卑城極其熱鬧。
比戰時更熱鬧。
戰時熱鬧的是軍隊,此時熱鬧的卻是普通百姓。
七月中該收春小麥了。
黃橙橙,金燦燦的小麥成熟了。
大鮮卑郡總計開出旱田九百萬畝,發放給縣民七百萬畝,辰河商會留種土地為兩百萬畝。
按照此時的田畝(一畝為後世的0。228畝),一般一畝能產春小麥六十公斤,一百萬畝相當於六十萬公斤。
兩百萬畝產一百二十萬公斤,合一千二百噸,兩百萬石!
曹操第一年屯田,全國只得糧一百二十萬石。
但曹操不用發工資,楊錫的屯田兵,都需要發工資的,這自然要不相同。
曹操軍馬得自與青州黃巾,許多都是流民,給口飯吃,便謝天謝地,而且大部分士兵,便是為了混飯,不被餓死,才去入伍。
楊錫的兵馬皆有軍餉,按照軍銜來領工資,消耗自是不一樣。
小麥的豐收,還真歸功於楊錫的決策正確。
楊錫種的春小麥,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
但有一個缺點,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不過此時的百姓,那還沒有挑剔味道的資格,能吃飽,算很好了。
特別是曹操等人地盤,不餓死已經算是不錯。
遼西小麥大豐收,各地行商更是往遼西草原中湧去,他們將大鮮卑城的文化、經濟各方面,帶回了遼東、幽州。
一時間引發了一股不小的移民熱潮,特別是更北方的胡族,聽說有這麼一個地方,小小的部落紛紛搬來,尋求庇護。
楊錫看這形勢,知道要不了幾年,這裡將會變成塞外的辰河城。
八月,簡肆大婚。
大鮮卑郡衛戍總司令簡肆,迎娶扶餘國三公主,這種重大事件,自然是當時的盛事。
大鮮卑縣民報頭條啊,而且報紙上明白寫著,主婚人為辰河商會會長楊錫,真是火熱事件不斷。
鬧完洞房,各自回家,楊錫來到秦青住處。
“怎麼?羨慕啊?”楊錫喝了點小酒,手不太安分,但也僅僅是放在人家肩上而已。
秦青這次沒有抖落,而是撅嘴道:“也沒什麼,不就是結個婚嘛,又不稀奇。我反倒更喜歡征戰沙場。”
“你喜歡征戰沙場?你思想就不對,戰爭是要死人的,你知道我為什麼從頭到尾,不斷的壯大自己的實力嗎?”
“為爭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