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中間隔著崇山峻嶺,除非飛過去。
周瑜也不敢直接北上取巴郡。巴郡不好拿不說,還離自己的江上糧草集運基地太遠。
周瑜可不想被自己斷了後路。
犍為屬國地小城少,周瑜很快便拿下朱提、漢陽二縣。
劉璋這回坐不住了,趕緊升帳議事,問計文武。
帳下李嚴、張任同時出列,願為大將,領軍往擊周瑜,劉璋決斷不下。
劉璋考慮再三,還是覺得應以張任出戰。
張任為益州蜀郡人,本地勢力,更值得信任。
李嚴則為荊州南陽人,劉璋還有些芥蒂。
李嚴年輕時為南陽郡專職吏員,以才幹知名。荊州牧劉表讓他到郡中各縣任職。
曹操進入荊州時,李嚴正為秭歸縣令,秭歸為荊州南郡最西小縣,靠近巴蜀,為長江入巴蜀必經之地。
李嚴不想投降曹操,於是西往奔蜀,劉璋用他為成都縣令,又獲得能幹的名聲,秭歸此時也歸入巴蜀境內。
但李嚴自己知道,巴蜀本地觀念嚴重,短時間內要紮根怕是極難,今有機會,便爭取一番,不想還是被駁回。
但張任出戰,李嚴也不反對。張任出生於貧寒家庭,但自少就膽大勇敢,為人有志向節氣。
張任外出遊歷時,曾拜入武術大家童淵門下,修得百鳥朝鳳槍,蜀地人送其稱號“槍祖”。其師弟張繡被楊錫陣斬,稱“北地槍王”。小師弟趙雲現為劉備帳下。
張任現官任益州從事,職位遠在李嚴之上,李嚴自是不會不服。
劉璋選定了張任,卻有別駕張松諫言道:“周瑜算無遺策,能以一郡之地,對抗江夏楊錫,豈能小覷。且其兵馬七八萬,又得我降兵二萬,十萬大軍豈是易與。今張將軍雖勇武,但畢竟我益州只剩兵馬八萬,自要留三萬兵馬留守成都與巴郡,五萬兵馬卻未必能取勝。”
劉璋被說的沒了主見,果真又未決,張松又道:“今漢中劉備既為益州屬地,今成都有戰事,卻為何不能一同出力,豈不知唇亡齒寒之理?”
劉璋聽張松如此說,覺得真有道理,這劉備擁兵數萬,不說令其出兵,至少可請其出兵二三萬,以解燃眉之急。
張任又出言勸諫劉璋道:“劉備英雄,卻不可讓其輕易入蜀中。”
劉璋不聽,認為劉備仁義,必不負自己,遂命人下書往漢中。
劉璋卻不知道,張松乃法正好友,法正懷才不遇,又被州邑中人誹謗,十分苦惱,張松也覺得劉璋不是個能成大事之人,常常感概自己的遭遇。
恰好漢中孫乾結交了法正,法正便引導孫乾與張松結交,張松與法正遂決定暗中迎戴劉備為主。
第三百二十九章 孫劉聯合
建安十三年九月,周瑜切斷成都南下交通,益州南方的益州郡(範圍在雲南省,郡治在滇池縣)、永昌郡(雲南省西部、緬甸克欽邦東部、撣邦東部的土地)、越郡(雲南麗江及綏江兩縣間金沙江以東,以西的祥雲大姚以北和四川木裡、石棉、甘洛、雷波以南地區)三郡,蠻人反,宣佈脫離大漢,自立門戶。
永昌大姓雍等人糾集本地夷人反。時雍有好友,名為孟獲,在本地漢人、彝族中皆有名聲,雍與其聯絡。
雍既反,亦不依附周瑜,只管自立。益州郡本地大族魏之煦,聯合蠻人各族,亦效仿之。越郡夷王高定殺死郡將,亦為響應。
雍一面自家掌握郡縣,與本郡夷人頭領孟獲結交,一面命人傳信益州郡魏之煦,二人商議,若是周瑜敗了,如何面對成都怒火。
魏之煦帳下謀士郭歌道:“成都新敗,就算其出兵將周瑜趕出益州,亦需傷筋動骨,那時哪裡還有實力來征討二位大人。大人只需招兵買馬,做好完全之策便可。況且永昌、益州二郡地處偏遠,道路不行,二位大人家族在此根深蒂固,何須懼哉?”
聽了郭歌之言,雍與魏之煦二人心下大寬,各自回郡,做好應對之策。
可以說周瑜之戰略,直接將益州一分為四,及其厲害。他自己佔有郡、犍為屬國,為一部分。西南三郡造反,為一部分。劉備據漢中,為一部分。劉璋哪裡還是益州之主。
事實上,至此時,劉璋只佔有巴郡、廣漢、蜀郡、犍為郡、蜀郡屬國、廣漢屬國六郡了。
九月初,張任領兵自犍為郡南下犍為屬國,南擊周瑜,周瑜命人以逸待勞,兩軍戰於長江南岸,僵持不下。
西南三郡反的訊息此時傳入成都,劉璋大驚,怕三郡與周瑜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