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朱治,表明自己其實已經照顧你的家人了,不過如果你要接出家小的話,只要派人隨時來接就成。
朱治接出家小,孫策馬上就命朱治進攻吳郡,吳郡太守許貢在由拳抵抗他,兩軍發生戰鬥,許貢大敗。
許貢南逃烏程投靠山賊嚴白虎,朱治遂進入吳郡,代領太守。
孫策大勝,意味著袁術的實力大增,九江郡擁兵五萬,孫策如今可以說擁兵也有兩萬多,袁術膨脹了。
但袁術缺糧。
長史楊弘道:“主公可遣人往江夏楊錫處借糧。”
袁術道:“那楊錫雖有俠名,但其與我非親非故,且此人從不與諸侯糧食,對那些下等人倒是頗為慷慨,前有曹操、袁紹向其借糧,都糟了拒絕,安肯借糧與我?”
楊弘道:“主公可先遞書信一封,許諾若是借糧三十萬石,則可在九江郡開港行商,此人必不同意,主公則可以孫策丹陽即可合作,為何我九江就不行為由,強行讓其與主公合作。若此子再不借糧,主公則可上表朝廷,陳明賊商厲害,各地諸侯定有響應,則可征討之。”
袁術思量片刻道:“此計甚妙,那時我便著孫策攻其廬江或丹陽,不管勝敗,荊州劉表必然會揮兵南下,兩家左右夾擊,便可分而取之。”
於是袁術修書一封給楊錫,商談借糧為條件,允許開港之事。
楊錫收到袁術信箋,感覺對方是要強搶的意思,信中極盡威脅之詞。
“呵呵!早知道會有這一天,總會有人當我辰河商會是豬。不過這個事情倒是有些麻煩,若是袁術起兵來攻,劉表又在後方應和,兩相夾擊,還真不好辦。”
楊錫有些傷腦經,不過問題既然出來了,那就得有解決的辦法。
楊錫先著人回信一封給袁術,言要考慮些時日,先拖延一段時間。
然後再去辰河船塢,去檢視船隻進度。
這一年一來,鉅艦達到三十艘,辰河船達三百後,楊錫就令停止了造船,而是再造戰艦。
堡壘號艦隊十一艘的編制,應該也差不多了。
本來堡壘艦隊,楊錫預計是給雷子用於無名島的,看來又另有用途了。
二師傅告訴楊錫,堡壘艦隊全部完工下水,最少還要個把月。
“一個月就一個月吧,我就等等,你不用著急,慢工出細活。”
“公子放心,這個我省的。”
楊錫離了船塢,決定不等堡壘艦隊,而是直接調巨浪艦隊下丹陽,以震懾袁術,同時多帶走三千現成的船衛,轉為陸軍,飛鴿傳書給黃忠,著其調出甘寧,火速趕往皖城,任這三千人的營長,隨蔡考和太史慈,共同駐守廬江。
辰河商會調兵遣將,秘密進行,蔡考也接到楊錫的飛鴿傳書,命其為警衛軍團軍團長,轄本部騎兵和太史慈、甘寧的兩個營。
數日後,巨浪艦隊出現在清河港,只做了一些補給,就繼續往下,巡遊在九江郡長江段。
巨浪艦隊出現在此,袁術方知道楊錫確定沒有妥協的意思,於是聚眾商議。
袁術道:“看來那楊錫是個十足的頑固之輩,巨浪艦隊出現在此,那劉表若是順江而下,他少了這大殺器,如何抵擋劉表水軍?”
長史楊弘道:“蔡瑁自從上次水軍大敗以來,已然放棄了水上驅逐楊錫的想法,將水軍縮減至常規三千,就算知道楊錫調走水軍,要聚集上萬,也需要個把月,主公只需等待月許時間,這楊錫能如何自處?”
於是袁術一邊派探子打探廬江和丹陽楊錫軍隊,一邊去信劉表。
袁術此時卻不能上表獻帝,因獻帝現在自己都自身難保。
獻帝此時在東歸洛陽的路上,八月份還沒過弘農,李、郭汜和張濟聯軍追趕獻帝,想要將獻帝挾至縣。
獻帝自己都在感慨世間多淒涼,竟然要堂堂大漢皇帝東奔西跑。
劉表自收了袁術相約攻擊楊錫的信箋,便令蔡瑁從新擴充水軍。
此次擴充,卻只要增加人數,至於大船,上次大戰,蔡瑁也看出了小船不頂用,大船卻還能穩如泰山,雖無還手之力,但至少對方不敢硬撞,於是又做了五條大船。
十條大船可以裝三萬人馬,不過臨時卻不能湊夠如此多,只能將就募集一萬多人。
自楊錫得到信箋,至蔡瑁做好準備,前後用掉了一個半月,堡壘艦隊早就做好了準備,迎接新生的挑戰。
楊錫卻將其藏於船塢中,並不現世。
袁術這邊,得知蔡瑁隨時準備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