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也是,楊錫一介寒門,如果這點都想不到,那他這地盤,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遂修書一封,命人往送九江,若楊錫不在,也定會有安排。
楊錫此刻所在九江東北,就在徐州邊境,淮河之邊,快馬加鞭一兩日便到,收到信箋時,便點起兵馬,親自領軍,與會曹操。
兩軍會於泗水,離下邳只一百多里,對於楊錫的到來,曹操既感意外又覺得及時,兩人寒暄之後,便與各文臣武將一一見面。
張飛見到楊錫時,黑臉帶紅,畢竟當日楊錫有難,本可援助,然自己哥哥按兵不動,卻不是張飛本意。
如今楊錫虎踞沿江,已然與曹操平起平坐,卻並不在意之前自己哥哥所為,反而越發熱情,就是張飛臉皮再厚,也有些掛不住面子。
關羽則只是走過場,反正他臉四季都是紅的,看不出變化。
劉備與楊錫互相執手,訴說後事,楊錫只覺得頭皮發麻。
劉備暗示楊錫,自己有心匡扶漢室,卻力有未逮,楊錫只是打哈哈,漢室關我卵事。
酒席間,楊錫又與許褚、徐晃這二人相談甚歡,故意套些近乎,拉些印象,以便日後萬一敵對,也不至於過於激烈,這些,可都是人才,到時候打擊西方列強,就靠你們了。
至於郭嘉,與楊錫喝過兩樽之後,便不說話,只是默默觀察楊錫的言行舉止,不知道想些什麼。
酒至一半,曹操給郭嘉打個眼色,郭嘉於是舉樽道:“久聞江夏楊錫,學貫古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經緯天地之才,在下還想請教幾個問題,想請辰河為我等解惑。”
楊錫一聽,肉戲來了,這是試探我的底細呢,當下也舉樽道:“這名頭卻是別人誤傳的,在下只是有些小聰明,登不得大雅之堂,奉孝但有考校,錫知無不言,若有不當,權當酒後胡言亂語了,哈哈!”
郭嘉喝了一樽道:“嘉有一事請教辰河,當今大漢天下,諸侯割據,然數年下來,眾勢力日趨穩定,帝在許都,每每憂心忡忡,主公欲東平徐州,北拒袁紹,此事可否能成。”
楊錫道:“自然能成,丞相(原本曹操應是208年自封丞相,此書為描寫方便,提早八年)若要北據袁紹,又恐南方劉表發難,我辰河商會拖後腿,卻是丞相多慮了。劉表守家之臣,不足為慮,況且就算其欲騷擾丞相後方,我辰河商會定然不會置之不理,丞相只需集中力量便可。”
楊錫知道曹操是試探的自己態度,得了楊錫的肯定答覆,曹操心中一鬆,若果然如此,還有可能抵擋得住。
郭嘉又問道:“雖有辰河你穩住南方,但那袁紹卻坐擁四州之地,只要他拿下公孫瓚,屆時坐擁人口數百萬,帶甲四十萬南下,許都如何能勝?”
楊錫心下暗道:“想試探我,讓我答應借兵,還是出錢什麼的吧,呵呵,這就難了,沒得什麼好處,哥還真不接這個茬。不過郭嘉現在的十勝十敗論還沒出臺,我就借用一下,以此鼓勵吧。”
於是楊錫清清嗓子道:“袁紹雖勢力強盛,但相比之下,丞相更有可能戰勝。豈不聞高祖與項羽之爭?錫以為,紹有十敗,丞相有十勝。”
郭嘉一聽,不禁微微一驚,曹操也放下酒樽,豎起耳朵,一時間,大帳之中,落針可聞,都在等著楊錫說的袁紹與曹操想比,竟然還有十敗。
“紹繁禮多儀,丞相體任自然,此道勝。紹以逆動,丞相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丞相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丞相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丞相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丞相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丞相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丞相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紹是非不可知,丞相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丞相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丞相有此十勝,必敗袁紹,錫拭目以待,在場各位皆為見證!”
楊錫雖是背書,只是稍加改動,但其語氣,卻振聾發聵,自認為演得及其到位。
曹操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