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越說越激動,近乎吶喊。
蔡瑁道:“將軍息怒,此戰雖敗,終是暴露出我軍弱項,不失為一件好事。”
“哦?還是好事?”
蔡瑁道:“荊州地處江之中游,為南方中心,何也,蓋因長江。既有長江,水軍卻薄弱,那楊錫只是領幾千水軍,幾十條快船,就將我之咽喉卡死,此乃此戰敗之根本原因。”
劉表點點頭,從其戰報來看,確實如此,楊錫只將長江封鎖,黃祖軍北岸不能進,南岸無可退,真正被卡住了咽喉。
蔡瑁繼續道:“如今我南郡水軍,只三千人,船二百條,卻是小船,一旦與辰河港大船相遇,只能是以卵擊石。”
劉表道:“若如此,我水軍是必須擴張的了,不為眼前計,為長遠計,也必須拓展水軍,有長江之利,荊州可定。傳我令,加蔡瑁為鎮南將軍軍師,領長水校尉職,即刻開始擴充水軍,待水軍盛時,再一舉東進,剿滅楊錫。”
這一切都在楊錫的預計之中,楊錫知道,自己奪下沙羨,劉表肯定不敢來攻。
其一是南陽袁術,在孫堅死後,接納了孫堅侄子孫賁,盡吞其部屬,聲勢已經有雄霸之勢。
其二是長沙郡和江夏郡被吞兵一萬餘,此消彼長,長江又不好輕易過,自然是會僵持下來。
劉表哪裡知道,楊錫駐守沙羨的,現在是武昌,才一千五百人,就算新兵訓練後送來,總共才只能到兩千。
而且還要兼職守衛武昌港。
江夏亂象告一段落,但整個天下卻是一團遭,北方各諸侯之間你來我往,幾乎每月都有一兩個滅亡。
再說孫堅的兒子孫策。
孫堅被朱推薦為佐軍司馬攻打黃巾的時候,留下家人住在壽春。孫策十幾歲時在壽春結交名士,就已經小有名氣了,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周瑜慕孫策之名,專程到壽春拜訪。
周、孫兩人同歲,175年生,孫堅死時都16歲。因而於壽春一見如故,便推誠相待。後來周瑜勸孫策移居舒縣,孫策應允。於是,周瑜便讓出靠道邊的大宅院給孫策居住,且升堂拜母,互通有無,年幼相知,世稱為“總角之好”。
孫堅的侄子孫賁,在劉表處討了孫堅遺體,送回江東,孫策將其葬在曲阿。孫策舉家遷到江都。並在此守孝。
楊錫算算時間,孫策守孝完畢後,都已經是三年後,也就是193年了,到時候自己發展成什麼樣了都不知道,遂不再理他。
第九十六章 組船隊董才領重任
地盤以定,楊錫不敢怠慢,令龐統辭去化學研究所所長之職,另提撥所中能人上位,龐統則是被楊錫調往武昌縣,做武昌港主管。
此時龐統盡得楊錫真傳,當然是已經寫出來的部分。龐統十三歲,領武昌港主管職,這在當時《辰河十日報》上一時轟動。
但卻沒有人說什麼,龐統是有業績的。
先是帶領學校化學組,提取磷元素,為製造火柴打好基礎。隨後在楊錫的指導下,用磷礦石及其他材料,研製出磷肥。
這可不得了,此時的肥料都是人工肥料,就是人自己拉的,加上草木灰。
草木灰是鉀肥,有了磷肥,就等於是有了化學肥料,田地已經不缺元素了,產量增加不說,良田增加了,產量增加了。
這種貢獻,都是上了《辰河十日報》。
又在今年,成功的在鍊鋼過程中,加入錳元素,製造出了高錳鋼,據會長楊錫在報紙上評論說,高錳鋼可用於製造各種大型機械甚至是製造鐵軌的好材料。
不斷上報,並不斷得到會長楊錫的稱讚,龐統做武昌港主管,實至名歸。
龐統跟在楊錫身後,依依不捨的離開呆了幾年的實驗室,心中充滿豪情壯志。
“士元!我將你提出實驗室,出任武昌港主管,其中有深意,你可明白?”
龐統道:“明白!校長要將科技推廣到整個天下,必然阻力重重,其中士族是最大阻力。武昌港地處荊州腹地,交通要口,上達襄陽,西接南郡長沙郡甚至益州,東通揚州,極為重要。若是龐統任主管,則龐家等世家,將會有更多合作機會。”
楊錫點點頭道:“士元果然心智成熟了許多,立足於世,當講謀略,攻心為上,我們要一步步,瓦解現有的體制,就要融入他們,從內部瓦解。
你到任之後,除了完成建港、建立商務通道任務,還要做好接納各方難民和投奔者的準備。我要見到武昌港,一年之內稱為我們南方四港中最興旺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