樾鞅浠茫�勻恍睦鍤�值牟黃驕病�
眾所周知的,皇帝是當今太后的親生兒子,但所有的人也都知道,太后當初生皇帝時難產,雖然有驚無險,但也調養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恢復過來,故而當年是先皇貴妃的太后並不曾親自撫養皇帝,而是將他交給身為賢妃的駱太妃養育。
皇帝登基之後,自然要將自己的生母奉為太后,而養育他,並在他奪嫡的時候給予最大幫助的駱賢妃雖無太后之名,但是供養用度一應用度皆按太后份例,這讓太后十分不喜,但也知道,在這件事情上,她不能左右皇帝,那樣的話只能讓皇帝對她愈發的疏遠。
好在駱太妃十分的低調,除了不得不出現的場合以外,都安心的在自己宮中頤養天年,極少出門,和太的同時出現的場合也就更少了,至於和太后爭奪權力的情況更是一次都沒有出現過。這讓太后勉強滿意,卻也讓皇帝對駱太妃充滿了愧疚——他知道,駱太妃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懼怕太后,在他未曾登基之前,駱太妃和太后雖然沒有勢同水火,但是也並不和睦,在某些問題上更是針尖對麥芒,毫不相讓。只是現在,為了不讓他為難,駱太妃才會避讓開來,免得讓他左右為難。
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太后當然屬意雲德妃所出的三皇子,而駱太妃一反常態,對皇帝明白的表示了自己的態度——她屬意的是大皇子,理由很簡單,大皇子是嫡長子,在有嫡長子的情況下,為了大局考慮,自然要立嫡立長,以免出現兄弟相爭相殘的情況。兩人所屬的人不一樣,但是態度都是同樣的堅決,不同的是太后一再的以母親的身份壓制皇帝,逼著皇帝聽她的,而駱太妃卻只是對皇帝說過一次這樣的話,而後就再也沒有提過,更沒有逼著皇帝做出任何承諾。
到底要立哪一個兒子為太子,皇帝心裡是充滿了躊躇的!
他對大皇子是滿意的,覺得這個兒子不管是哪一方面都很不錯,立他為嗣是個不錯的選擇,他繼承大統之後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好皇帝,但是三皇子同樣也很出色,而且和大皇子不同的是,三皇子從小就很討他的歡心,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每一個父親都想將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給自己最心愛的兒子,皇帝也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有的時候他的心頭還真的是閃過依從太后,立三皇子為太子的念頭。
可是那念頭每次都是一閃即逝,因為皇帝自己也清楚,立三皇子為太了會有很多的弊病和麻煩,駱太妃和皇后必然會激烈反對,朝臣會為此而喧譁,而大皇子也可能因此做一些讓他心寒的事情,而那些都是他不想看到的。
所以,皇帝才會在立太子的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這一切他身邊的人都看在眼裡,太后沉不住氣的一再用母親的身份逼他表態,同時也沒有忘記用親情來拉攏他,這讓他更加的難以決定。
另外,感到欣喜的是皇后和駱太妃並沒有給他添亂,對這件事情表示了沉默,而大皇子和三皇子也很能沉得住氣,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相互攻訐,表現的極為優秀,而這讓他滿意的同時,更加的難以做決定。
但是,就在這段時間宮裡開始出現流言蜚語,將他一直刻意模糊的事情翻了出來,那就是生恩養恩孰重孰輕的問題,甚至隱隱的傳出他欲立大皇子為太子,視太后的意見於不顧,罔顧生恩的訊息。
聽到這樣的訊息,皇帝自然是勃然大怒,他不知道這是皇后傳出這樣的訊息,讓他順勢而為,立大皇子為嗣,還是太后傳出這樣的訊息,讓他對大皇子和皇后反感,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也命人徹查此事,可是查來查去,到最後還是沒有查出來源頭何來,但是經歷過相似情況的皇帝毫不猶豫的認定了這件事情和太后脫不開干係。他可沒有忘記,後宮之主理應是皇后,可是太后卻一直把持著後宮的大權,頻頻干涉皇后理事,而皇后為了不讓自己和太后生隙,讓人詬病,對她一再忍讓。
更讓皇帝生氣的是太后居然以此事為由,到駱太后宮裡大鬧一場,將駱太妃狠狠的訓斥羞辱了一頓,字字句句都剜駱太妃的心,說駱太妃沒有本事生子,就算養大了皇帝,皇帝也只會認自己的親生母親……自皇帝登基以後,駱太妃第一次和太后針鋒相對,沒有讓太后沾到哪怕是一點便宜,到最後,誰都沒有吃虧,誰都沒有佔到便宜。
但是,太后離開之後,駱太妃就暈厥過去,太醫診治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急火攻心。躺在床上的駱太妃看到匆匆而來的皇帝,第一次沒有對皇帝露出笑臉,而疲倦無比的說了一句:哀家沒事,皇帝不用憂心。然後就閉目養神,怎麼都不願意睜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