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在競爭上的綻放,這有利於兩種體系的競爭制衡,最終利於他靈活和定價。
如果只是蘋果一家獨大,幹掉了所有對手,它們會斷絕自己的選擇面!萬一楊銘中斷了合作想找別家,就面臨著沒人能補的局面!
如果公司是多股東的局面,甚至還會以為這個決定,讓董事長下臺。當然他目前持有大部分股份,但也不想跟錢過不去。
“從長遠來看,有競爭才是對我們最有利的。”李薇明白他的心思。
“那我們要不要收保護費了?”楊銘問。
“收!但不能收獨家的!合同文章很容易做,你可以針對不同的平臺展開不同協議,讓蘋果知道對手始終存在,也能給我們避開壟斷的麻煩。”
“對的!”楊銘確實感覺到後者是需要防範的,因為有些國家技術玩不過,確實就喜歡摳法律條文。
“該找誰?”他的下個問題。
“讓它們自己來表現。”李薇說。
……
之後業內就有訊息傳播,蘋果庫克親自到了中國造訪麥克斯韋公司,分析其在手機電池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步,不再侷限於大塊頭的動力電池。
能夠具備便攜性、小型化,這第一要影響的就是移動裝置,手機、平板、筆記本……都是受益的一批。
這之後的情形如同魚食撒向了湖面,一大幫品牌都瘋狂湧來了上來,各種電話打來、各路司高層上門,各種商討不斷。
隨之而來就展開了李薇的補充戰略:他們選取國內的一個合作的夥伴,並且以更低的價格,供應蘋果一千,那麼國內只要七八百。
這可以打個好名聲,樹立民族企業形象,但這些都是次要!不是關鍵!他們是做生意而不是做慈善,這麼做的原因是扶持競爭。
如果有兩家在市場上激烈角逐,作為電池公司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對於電池的定價、對於市場的選擇,完全由他們來操作!
就能避免了蘋果一家獨大,它幹掉所有對手後讓電池公司沒有第二客戶可選,反倒受制於蘋果的需求量,不得不為利益讓步。
雖然不一定會發生,雖然發生了他們依然可以扶持別的,但既然可以順暢的賺錢,就沒必要中途給自己找不愉快!
兩種陣營展開,讓你們任何一家都得裝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