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土豪大學,燒錢軟硬體,砸錢挖人的豪放模式,可能聽起來不可思議,覺得實施起來難以長遠……但並不是!
這個世界上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最典型的就是海灣那旮旯地,石油遍地的狗大戶們製造了一個亮瞎眼的成績。
它就是——沙特國王科技大學。
這個建立在炎熱中東的學府,是當初國王捐贈一百億美元搞起來的,就是靠著燒錢,吸收各國的教育精英,與世界名校進行合作,使用西方式管理和人才,讓它這所成立於2009年的大學,在短時間內崛起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沙特這所大學的工科排名世界前三十,理科前一百,QS統計的單位教職的論文引用數,曾連居世界第一。
更驚奇的是當初的一百億並沒有花完,還因為各界的捐贈,學術以及商業運作,技術成果投入的成功,賺到的據說還更多!
透過土豪砸錢的舉動,普通人只能看到壕,內行卻能看到這帶來的好處……楊銘就是想效仿這種模式。
當然他沒有國王這麼壕,也不想搞這麼大規模,因為他想要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學!
他計劃的更像企業大學!
世界五百強裡,有70%的企業擁有或正在建設企業大學!
它們面向高精尖領域,所謂“學生”更多的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士,是那些本科生、碩士生,專門為企業需求對他們進行專項培養。
而楊銘的更傾向於科學技術,把高材生送進來更高階別的科學的培訓,然後接軌企業研究機構,最後走向商業應用!
他還擁有的巨大優勢是,技術是絕對管夠的,一點點帶出來,透過海內外的溝通操作,轉化為可商業的領域。
大學肯定會隨著集團發展而開到海外,這一是拓寬眼界,二是雞蛋籃子的理論,不管政策變了、風向改了,他各處都有資本。
他願意把自己能夠獲得的企業收益,投入到教育投資中,製藥業半年就能給他五六十億的稅前收入,一年少說也得百億。
還有其他企業、投資的收益,還有更多新專案的收益……楊銘打算成立一個基金來維持,保證它在優越程度上完爆所有對手,而且他不一定會虧。
因為帶動的研究、人才的輸出,可能會給他帶來對等甚至更多。到時候他肯定又創下一個勝利,靠著砸錢辦大學並躋身世界主流的企業家。
就是這種反著傳統進行,用新潮思想攪亂這潭水的模式,最符合他的需求。
……
這之後楊銘開始為大學的實現而忙碌。
名字他們夫妻倆都想好了,就叫“東方大學”,等以後建成了,也混個名譽校長、名譽博士噹噹。
不過當前還是它的起步問題,楊銘跑去了省委去跟領導喝茶聊天,扯著一些很有遠見的事情。
領導對他是十分看重,諾斯蘭製藥的全球成績已經出來了,對於當地那是贏得了一個漂亮的面子,現在有媒體將它譽為:“中國第一製藥巨頭”。
縱觀全國,就沒有哪個企業有能力研發新藥的,而又能夠獲得出色成功的例子,前所未有!
儘管諾斯蘭製藥的結構成分有點說不清國內外,當然了,被譽為國內出色代表的阿里、企鵝或者某度,也都是海外離岸公司控股為跳板再上市。
所以在全球化的今天,劃分重點是管理人、重點經營生產地點——主要都在東海市,這根本不用反駁的。
但是又因為大股東的成分更多在於國外,萬一風向變了,他想要遷移經營地也不是不行……所以綜合說起來,楊銘現在很大牌。
政府都要討好他,對於他很多想法都是支援的,這傢伙可不止是製藥業騰飛了,造車工業,改良電池都是極具競爭實力的!
就導致了省委這邊楊銘是想來就來,喝茶聊天都有大把人來拍馬屁,然後再談到了企業辦理大學的問題上,領導也很同意。
如今企業辦大學那麼多,這對於政府來說完全是好事,還能培養人才,塑造更好的形象,腦子有坑才拒絕。
楊銘便得到了不少承諾,包括:“在稽核,教委會這方面,我們會專門組織專項團隊,快速快捷的辦理,讓你們在這項工作上少走彎路。”
“我就是需要少在政策上走彎路啊,領導您可真是一心一意為了本省的發展,鞠躬盡瘁!”
“楊先生也是優異的民族企業家,幹實事的人都是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教育和科學的促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