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節操又沒保住,哎……(未完待續。。)
第三百五十二章:騰飛
傍晚時分,宴會開始了。
各種膚色的人紛紛進入了這個裝飾一新的倉庫。
倉庫……
誰也不曾想到,堂堂浙江巡撫的宴請番商的地點居然選在這了這裡。
這裡的氣味很不好,雖然燃了香,可是依舊能聞到一股子曾有貨物堆積的氣味,好在倉庫巨大,雖然宴請的番商多不勝數,可是因為佔地極大的關係,又分為了兩層,所以雖略有擁擠,卻還沒有到人頭攢動的地步。
只是……靠著牆壁的桌案上雖有美酒和蔬果,卻還有許多稀奇的東西。
牆壁和桌案上,擺著玲琅滿目的商品。
而男主人,顯然並沒有出現,眾人百無聊賴,自然而然的將目光擺放到了牆壁和桌案上的東西上。
與其說是‘東西’,倒不如說是個小型的博物館,有各種花色的織布,有各種稀奇的鐵器,玲琅滿目,應有盡有,甚至還有大船的模型,當然,只是模型而已。
在物件下角,還有毛筆寫就的介紹,比如某種布料下寫著:“松江布,上好棉紗仿製……可大額訂貨……”
單單一個布料,又分許多種類,如蜀錦、雲錦、蘇繡、夾纈、藍印花布、絞纈等等,讓人眼花繚亂,大明朝的絲綢之所以能堪稱一絕,其中很大部份原因,就在於織藝的精湛,另一方面,則是染色技術處於當時世界前茅,一匹再好的絲綢,若不能染上鮮豔的花紋。顯然是不能打動人心的。
而這染色的技術,同樣表現在了平常的棉製品上。如蜀錦、雲錦等等。
有的商賈們不由對這些紡織品生出了興趣,比如幾個呂宋和真臘的商賈。就站在這裡一動不動。
不得不說,雖是棉製品,在其他地方早已不新鮮,並不如絲綢那般獨一無二,可是單看樣品的工藝和著色,但凡是對這種貨物有稍微有些瞭解的,多半都知道,這些,絕對算是精品。
一些曾經做過紡織的商賈。開始議論紛紛起來,有人索性去觸控面料,感受這面料的質感。
見有人關注,立即便有夥計上前,用各種語言繪聲繪色的道:“諸位認為這松江布如何?這松江布用的是松江上好的棉花紡織而成,質感極佳,價格也是便宜。”
關鍵就是價格,一個真臘商賈用半生的漢話道:“一匹多少銀子?”
“現在的時價是三兩五錢銀子一匹。”
三兩五錢,這明顯是坑爹價。在寧波,能賣一兩五錢就阿彌陀佛了,只算是低端消費品。
可畢竟是工坊中出產的貨品,這個時代。大規模的生產極少,大多數人,都還處在自給自足的水平。什麼叫做自給自足?說穿了,就是糧食是自己地裡種出來的。衣衫,也是自家女人紡出來的。
農家婦女紡織。一方面沒有先進的織機,這就造成了拉出來的棉線往往不均勻,而由於鄉婦並不是專門的織工,都是半路出家的和尚,指望她們能織出什麼好布出來,那是痴人說夢。更不必說,給布匹上色幾乎是奢侈,就算是想上點色,也沒地方專門為她們這十幾尺布去專門配料。
這便是優勢,固然這個時代的紡織技術有很大的侷限性,可是工坊出品的織布,比之世界各地的布匹來,絕對是宣紙和草紙的分別。
三兩五錢一匹布,固然是貴了一些,可若是販賣回各藩兜售,卻也不必擔心銷路,畢竟這世上除了能買得起奢侈品和連飯都吃不上的,還有一個固定的群體,雖然穿不起綾羅綢緞,手裡卻還有幾個餘錢,幾個商賈熱切討論起來,他們這種小商賈這一次運氣並不好,運來的犀角、香料和一些特產並沒有賣到高價,絲綢、茶葉和瓷器又競價不到,此時此刻,若是空手而回,雖然不至於折本,可是利潤依舊遠遠低於自己的預期。
而這些布料,顯然可以作為絲綢的替代品,畢竟手藝精湛,色調也是鮮豔,若是運一船回去,就算四兩銀子兜售,怕是也不愁銷路。
“諸位可有意願嗎?若是有意願,想進多少貨物儘管直說,只要付了定金,海路安撫使司立即去寧波下單,很快就可以將貨物送來,實話和你們說,這松江布可緊俏著呢,方才便有幾個商賈瞧上了……”
“你們有多少匹?”真臘商賈終於心動了。
夥計笑道:“客官要多少,我們一個月之內,就能供應多少。”
“好,來五千匹。”
有人打頭,其餘人自然也不再猶豫,商賈都是目光敏感,立即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