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部分(3 / 4)

小說:士子風流 作者:水王

舊黨們卻接受不了。

他是什麼東西,憑什麼呀?

許多人火冒三丈了,尤其是陳新,日子沒法過了呀,前幾天還找人收拾了他兒子,帶到順天府裡命人痛毆一頓,豐熙為了這個,可是特意到禮部來和自己打嘴仗來著。

這就是禮部尚書和翰林學士的區別,翰林學士清貴,可是尚書有實權,只要落下臉皮,照樣收拾你。

可是現在,陳新預感自己要悲劇,因為學士還是那個學士,翰林變成了內閣,這裡頭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內閣學士有實權,將來整合了舊黨,自己就是豐熙第一個要收拾的物件。

不科學啊。

怎麼可能就是他豐熙。

其實許多人心裡有這個疑問,論名聲,豐熙只能算是一般,雖然很清貴,可是大多數時候都在南京,在京師也沒待幾天,論原籍,他是宣府人,宣府也沒幾個讀書人,和陳新這種江西出身的人不能比,同鄉的關係畢竟是很重要的,你是江西人,江西的舉人多,公推的自然也就多。

總而言之,大家想不明白。

其實何止是陳新想不明白,便是豐熙自己也不明白,怎麼就是自己了呢?

唯一明白的,怕只有徐謙了,豐熙能入閣,不是因為他出名,也不是因為他的原籍,更不是因為他的出身,最重要的是他的升遷軌跡。

似乎有人還不明白。這升遷軌跡,怎麼就讓他入閣了呢。當場的人,升遷的軌跡都不錯啊。就比如陳新,他先是庶吉士,隨即升任侍講,再之後外放山東提學,升任雲南巡撫,嘉靖登基,升任工部侍郎,最後才做了這禮部尚書。

這個軌跡,可謂完美。既是庶吉士,有翰林的清貴,又曾坐鎮一方,更在部堂裡有一把手和二把手的經驗。

而豐熙呢,陳新在翰林的時候,他在翰林,陳新在山東的時候,他依舊還在翰林,陳新在雲南的時候。他倒是挪了地方,去了南京任翰林學士,不過照樣還是翰林。陳新任工部尚書,他這翰林學士還在。陳新任禮部尚書,他到了北京,衙門卻沒換。一如既往,還是翰林院。

豐熙這個人若說有什麼人生寫照的話。就兩個字,翰林。在翰林呆了三十多年。從庶吉士一直混到大學士,修過書、編過史,給皇帝講過學,也在內閣待過詔,這樣的資歷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清貴,什麼叫清貴,就是什麼正經事都沒做過,一個一輩子從沒有做過正經事的官,偶爾也就是寫一寫文章,痛斥一下朝廷的國策,再或者花團錦簇的寫幾篇八股文,堆砌一些華麗的辭藻,這種人雖然沒啥用處,不過名聲卻好。

反觀陳新就不同了,陳新在山東任提學的時候,主持過考試,考試這東西就是如此,你讓一部分人滿意,同樣也會讓一部分人覺得你瞎了眼。他在雲南安置過土人,這就更讓人忌諱了,因為不管你採取什麼樣的辦法來治理,總會有人受益,也會有人吃虧,於是吃虧的痛罵,受益之人呢,覺得這是理所應當。說白了,就是你做的事越多,錯的也就越多,做的事越實在,罵的人自然也就不少了。

陳新在禮部,還清查過一些暗中從商的舉人,這就更加遭人記恨,於是乎,陳大人註定要悲劇。

豐熙不同,豐熙沒有政績,他的筆和他的嘴巴就是他的政績,每一次像陳新這種人做錯了一丁點事,他立即跳出來痛罵,大家一聽,痛快,爽啊,豐學士果然不愧是憂國憂民,一番話針砭時弊,形象自然而然在大家的心目中無比的高大。

所以但凡是公推或選舉,出來打擂臺的絕不會推出任何曾經任過實職的人,一個大夫,都比一個政務官員要好得多,假若是個靠耍嘴皮的律師清流之類,那更是再好不過,便是一頭豬,顯然都比陳新這樣的人適合。至少豬不會得罪人,做過事的人,不知不覺,就會讓人咬牙切齒。

面對這個結果,雖然許多人心裡不接受,可是卻也不能不預設,一方面,新黨接受這個結果,另一方面,舊黨內部雖然有不少人覺得不公,可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得益,就比豐熙,這些人,當然也不願意推翻這個結果。

再加上宮裡早就頒佈了旨意,大家也都承認,自然誰都無話可說。

舊黨的大臣們頓時感覺到要悲劇了,一方面,豐熙上臺,上臺的人不是自己,另一方面,新黨一面倒的獲得了勝利,實在讓人揪心。只是現在他們想要一起跳出來和新黨反目,只怕也不成了。因為你跳了出來,別人未必願意跳出來,你跳了出來,人家未必會給你叫好,說不準背後還要踹上一腳、捅上一刀。

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舊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