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沒問題了,至於吏部,那是馬齊再管著的。憑著胤祚的面子,吏部那兒也不會有太大地問題,至於上書房簽署意見就更好辦了,胤祚自個兒簽了就成,康熙老爺子那兒用玉璽也不成問題,理由很簡單:老爺子已經不怎麼理事了,但凡上書房報上來的節略,老爺子基本上很少駁回。至於陛辭則有些子麻煩周用誠在京師倒也還沒什麼,教一下進宮的禮儀就能了事,可李衛現如今人在四川成都,要進京陛辭就得趕早,否則事情一拖下去,那變化可就大了,不過這也難不倒胤祚。自打出了胤的王府,胤祚先回暢春園打了轉,揪住忙得屁滾尿流的馬齊,硬是讓老馬同志把吏部的意見先簽了,回過頭來又親自到城裡的戶部衙門,憑著吏部的批件讓戶部尚書徐潮緊趕慢趕地召集相關人士部議,胤祚自個兒就坐戶部衙門裡等著。愣是半個時辰就完了事,最後簽上自個兒地大名由內奏事處轉康熙老爺子那兒用玉璽去了,好容易將這攤子事情搞定了,這才打道回府,順便讓“鴻鵠”用飛鴿通知李衛打點行裝準備進京面聖。
預估的東西往往不會很準。原本按胤祚的估計,戰敗的訊息最少得十一月二日才能傳抵京師,可實際上壞訊息總是比好訊息來得快,最早得知戰敗訊息的並不是胤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