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3 / 4)

小說:十龍奪嫡 作者:低訴

落。鴻臚寺卿納索額立刻出列表示附議。

“聖上,臣不同意王、納二位大人的見解。臣以為朝廷自當有朝廷之法度,教撫民心乃是朝廷之職責,又豈可由民間所代勞,臣以為抄紙一事純屬譁眾取寵之物,斷不可行,請皇上明鑑!”太傅寺少卿銘華大步出列,亢聲反對道。

“聖上,臣以為銘大人所言及是,請皇上三思。”

“聖上,臣以為還是依大阿哥所言辦理方是堂堂正正之舉措。”

大殿上吵成了一片,不過出面爭吵的全都是中層官員,軍機大臣、各部尚書全都三緘其口,根本不參與此場辯論,大傢伙全都盯著一言不發的胤祚。

胤祚早就知道弘曆、弘揚這小哥倆各有了自己的班底,私底下暗鬥不少,此時眼瞅著圍繞報紙一事已經是鬧成了明爭,心中很是不爽,眼瞅著大殿之上火藥味越來越濃,心中更是有氣,冷冷地哼了一下,揮了下手,止住了下頭那起子鬧鬨地官員們,看著默默跪倒在殿上的弘揚,冷著聲問道:“弘揚,朕很是好奇,你這個抄紙一說是從何得知的?”

“回稟皇阿瑪,兒臣門下有一清客蕭遙,其祖輩經營海外貿易,曾到過歐羅巴洲,偶然得知抄紙這等事物,獵奇之下,將此抄紙一事記載了下來,兒臣便是從此人處得知此事物之存在。。”弘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嗯哼?有這個可能性,報紙這玩意兒原本就起源於歐洲,這時節地西方該是報紙滿天下了罷,弘揚能得知報紙一事倒也無甚奇怪之處,但能想到報紙的用途並敢在朝堂中提出來就不容易了,不過,這未免有取巧之處,相比之下,弘曆地四策雖說有缺陷,卻也算是難得了,再看看罷。胤祚心思動得飛快,不過卻沒再理會弘揚,看向了首席軍機大臣馬齊,語氣平緩地問道:“馬愛卿,你對抄紙一事有何看法,不妨說與朕聽聽。”

馬齊是兩朝老臣了,如何看不出眼下弘曆、弘揚這哥倆個之間的形勢微妙,他可不想捲入其中,雖說心裡頭對抄紙一事頗為贊同,可嘴裡說起來卻是另一套東西:“回稟聖上,臣以為大阿哥所言算是堂堂正正之師,二阿哥所言之抄紙另闢巧徑,也屬可行之道,臣以為兩者都可行,若是綜合而行似乎更佳。”

呵呵,這個老馬當官都當油了,誰都不得罪,還講得頭頭是道的,了不得。胤祚笑了一下,也沒表態,看向了一直主張緩查的張廷玉道:“衡臣,依你之見,此事該當如何?”

張廷玉是正宗地儒家子弟,一向講求的是等級分明,上下尊卑有別,為人雖尚算靈活,不過對於新東西的接受能力卻不是太佳,心裡頭對抄紙其實是很不以為然地,不過老張同志最擅長的就是揣摩聖意,此時胤祚雖沒表態,可老張同志卻已經猜出了胤祚的心意,以老張同志當官地能力而論本就是朝中數一數二的人物,他自然是不會去觸黴頭的,略一沉吟之後道:“聖上,臣以為馬大人之言有理,臣並無異議。”馬齊、張廷玉是眾臣之首,他二人既然已經表了態,下頭那些眾臣自然是紛紛發言,表示支援,一時間大殿中又熱鬧了起來。

胤祚虛虛一壓手,示意眾臣各自站回原位,沉吟了一下,開口道:“古人云:聞過則喜。朕雖非聖人,然也不願令古人專美於前,朕說過多次:朕不以言罪人,此萬言書一事雖言多謬誤,只是因不解朝堂之用心良苦所致,朕並不計較,但凡有言朕過者,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朕如是說,也自會如是做,萬言書一事朕下旨不查不辦,所有已經在押之官員一體釋放,至於如何善後之事,朕已有定議。高年英,宣!”

隨侍在胤祚身側的司禮太監高年英一聽到“宣”字,忙躬身應諾,將手中的拂塵交給身後的小太監,展開早已準備好的聖旨,高聲宣讀了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萬言書一事實屬對朝廷用心不解之故,朕不願深究其非,然朝廷自有法度,當使民眾得知朝廷之良苦用心……著金陵舉子鄔思道創辦《京師紀要報》以明朝野之動向,著軍機大臣林軒毅籌備新聞局以監控報刊之內容……特詔令軍機大臣為朝廷之主筆,以翰林院為助陣,明詔天下,以萬言書為本,辨明是非曲折……欽此。”

滿朝文武這才明白皇帝早已有了定計,而這定計又跟二阿哥所言大體相當,在稱頌之餘,看向弘揚的眼神中不免多了些曖昧出來。胤祚沒理會群臣們的馬屁,頗有深意地看了弘曆、弘揚兄弟倆一眼,起了身,轉入了後宮,司禮太監見狀,高聲宣道:“退朝!”,朝臣們亂哄哄地議成了一團,弘曆、弘揚兄弟倆對視了一眼,也不搭話,各自散了去……

遠卓四年五月中旬,帝發明旨,通告天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