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與集權其實是一對矛盾的綜合體,談不上那種制度更加優越,關鍵是要看政體的土壤………民眾的思想境界而定,在這時代的中國玩民主簡直跟自殺也沒什麼區別了,胤祚很是明白這一點,現有的政治體制不合理,至少是不適合科技發展,這一點胤祚也清楚,變革是需要的,關鍵是如何變,變成怎個樣子。
不變革不足以趕上世界的發展潮流,這話沒錯。但問題是胤祚這會兒壓根兒就沒辦法作出重大的變革,先別說康熙老爺子平生最反感的就是王安石其人,最怕地就是失去權力的寶座,對一切有礙現行統治的思想打壓得極為嚴苛文字獄就是其中的表現之一。以胤祚目前地地位若是真兒個提出變革的口號,只怕今天提了,明兒一早就得到宗人府報道去;即便胤祚真的登上了大位,也不是說變革就立馬能成的事兒,朝中重臣可全都是儒家子弟來著,更別說那些滿族權貴們的壓力了,一個不小心今天上了位,明天就被人給轟下了臺八大鐵帽子王議政可不是鬧著玩的。
什麼都不做,看著中華民族走向衰弱卻也不是胤祚所能接受的事情,實際上胤祚已經做了不少的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打了許多的擦邊球。到了今天這個地步,以胤祚地地位而言。還能再做的已經不多了,這其中如何跟世界列強打交道的國策就是其中之一。落後就要捱打,這是生存地鐵律,靠閉關鎖國,來個眼不見為淨的鴕鳥政策壓根兒就行不通,胤祚所來自的前世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可大開國門,任由列強自由出入也不行,這裡頭不但存在著思想上的衝突容易引發朝野的爭議問題,還有國家安全上的考慮。
說到國家安全就不得不提這時代大清朝的軍事實力。水師就別提了,那些小破船除了能嚇唬一下小股海盜之外,壓根兒就派不上用場。至於陸軍嘛,雖說在單兵火器上遠遠地落伍了,可在火炮上卻差距不大。若是胤祚設計的新型火炮投入使用的話,其先進性還是遠超世界列強的康熙老爺子不喜歡火器革新,但唯獨對大炮地革新情有獨鍾。究其根本大概要追溯到清太祖努爾哈赤那兒,自打清太祖死於明軍紅衣大炮之下後,清代每一任帝王都極其重視火炮的研究。到了康熙即位更是看重火炮的研究。先後開發了“沖天炮”、“字母彈”等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的火炮,固然有三藩之亂、平臺、平葛爾丹的現實需要。但康熙老爺子對火炮研究地關切卻是不容置疑的,胤祚讓劉思遠以工部的名義呈上去的新型火炮已經開始進入試產階段,但真要裝備到部隊卻還得有些年頭。
從總的來說,這時節大清朝地軍事實力守有餘、攻不足,守住大陸固然沒有問題,但要想爭霸大洋,乃是站在世界地最巔峰卻是辦不到的事情。守是守不住地,歷史早就證明了這一點,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只有積極進取才是取勝之道,只有走出國門才能有爭霸世界的機會,走出去胤祚已經初步做到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走得穩,還得不讓世界列強的勢力走入中國,至少在胤祚沒上位之前,不能讓那些自由化思潮席捲中國,這裡頭就存在著個度的問題。
打發走了兩位英國使節,胤祚就一直獨坐在後花園的亭子中默默地沉思著,心中反覆地權衡著各種利弊,思索著應對之道………英國使節算是打發走了,可接下來來華的使節卻多得很,不整理出個條例來是不成的,此事乃是國策萬萬輕忽不得,偏生兩大謀士對此都不在行,胤祚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這一思考就思考到了天黑,直到丫環們來催著用膳了,才算是有了點眉目,在心中擬定了份摺子,打算次日一早上朝時,當庭上本請奏康熙老爺子。
在蘭月兒的房中用了晚膳,胤祚又檢查了一番弘揚的功課,交待了幾句,匆匆向書房走去,先寫好了摺子,又派人去請鄔、林二位謀士前來議事,將摺子交給兩位謀士過目之後問道:“二位先生以為如何?”
“摺子本身理應可行,不過若是由王爺單獨提出卻有些不妥,王爺向來未主理過禮部,沒來由地上了這一本,怕是要召物議。”林軒毅看完了摺子,沒有對摺子本身提出什麼看法,畢竟對於此道並不熟悉,別說是林軒毅,放眼這會兒的整個朝野,也沒有人能看出胤祚此折的重要性。
物議?孃的,還真是有這種可能性,那幫子老冬烘上回在老爺子訓斥太子後,愣是沒敢再發起禁海的呼籲,可難保這次咱上摺子的時候不跳出來攻擊,即便是私底下搞些流言蜚語也夠咱喝上一壺的了,這事情是不好整,不過再難也得上,難不成咱來到這時代還得看著未來的歷史再上演一番?胤祚咬了咬牙道:“本王也知道此折一上,必然會有小人作祟,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