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3 / 4)

小說:十龍奪嫡 作者:低訴

江總督的該是滿洲鑲藍旗人阿山,不過歷史早已面目全非了,現任兩江總督換成了郭琇。這位郭老爺子可是堅定的六爺黨人,這不,這會兒正忙著迎接欽差郡王胤祚的大駕呢。

這些年來胤祚名下的“福源記”的生意可是做得大發了,大一些的城市裡都能看到“福源記”的影子,胤祚雖從來不管生意上的事兒,可利用“福源記”作為資訊收集、傳遞的鏈條卻是掌握在手中的,具體負責此事的是劉明川的次子劉長。

當初胤祚收下劉明川為門下奴才時曾應承其三個兒子的出仕,倒也沒有食言,劉明川的長子劉長寧這會兒在郭琇老爺子的治下錢塘縣當著縣令;三子劉長鴻眼下在工部混了個筆帖式;唯獨只有這個次子劉長鄂還沒有放出去做官。倒不是胤祚食言而肥,實際上胤祚也給過此子機會,只是這小子對當官一點興趣都沒有,一心心思想子承父業搞商業賺錢,劉明川一來是拗不過這小子的倔強,二來也是考慮到偌大的家業總得有人接著打理。也就沒堅持要他出仕。

“福源記”家大業大,枝繁葉茂,觸角遍及全國,用來收集、傳遞資訊自然是小菜一碟,只不過當初胤祚對於要不要參與奪大位地遊戲還沒拿定主意,因此也不是很重視這條通路,只是隨意交待了一句,任由劉長鄂自個兒折騰去。還別說,劉長鄂這小子還真是有兩下子。再擴張“福源記”的同時將整個資訊網路都給建了起來,雖說規模不算太大,效率也算不得太高。可畢竟已是初具規模,用來傳遞個訊息啥的。倒也方便的很。

頭前胤祚沒定下奪大位的心思,也很少用到這條資訊通路,不過到了這會兒。胤祚就不會輕視這條線路的作用了——資訊就是金錢,資訊就是勝利的保證,這話在後世的資訊時代管用,在這訊息閉塞的年代地價值那就更大了,沒理由不加以充分的利用。這不?京城裡剛鬧騰起來,胤祚可就得到訊息了,立馬出發前往金陵。

河工、漕運的清欠之事基本已成了定局,那些收尾地工作胤祚全扔給新任暫署河道總督衛星亮,順便將那群戶部的賬花子也全留了下來,胤祚自個兒則乘船溜之大吉。不走不成啊。清江浦離京師近,眼瞅著京師就要亂起來了,這會兒不走。到時康熙老爺子一道詔書下來,胤祚還不得乖乖回京師去幫老四揩屁股。收拾爛攤子去,誰讓他有清欠地經驗呢。

金陵遠離京師,就算老爺子來了詔書,要回京師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兒,再說,清理兩江虧空的差使還攤在胤祚頭上呢,總得先忙完這攤差使再回京吧,這時間拖上一拖,京師裡也就鬧得差不多了,老四、老八一夥子也該相互折騰得不輕了,胤祚地目的也就達到了,接下來搞海運的摺子也就有了些可利用的素材不是?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胤祚瀟灑地溜了,胤禛這會兒可是忙得暈頭轉向地,領著新任戶部尚書陳廷敬,左侍郎濟寧、戶部右侍郎王掞這些個戶部的頭頭腦腦,又是查帳冊核定朝官的欠款額度,又是忙著佈置清欠的前期準備工作,一攤子事情亂得不可開交。

陳廷敬,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代澤州(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人,順治十五年進士,有才華,詩、文、樂極備,歷任翰林院學士、吏部右侍郎(管理戶部錢法)、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吏部尚書,這會兒又轉回來任戶部尚書。

朝中幾大部陳廷敬幾乎都轉了個遍,算得上康熙老爺子的寵臣了,在這清欠的當口將其調回戶部,除了考慮到其能力出眾外,更因為其資歷足,在朝中威望高,門生故吏多,利於清欠之事的展開。

王掞,字藻儒,號庵,江蘇太倉人。

康熙九年進士,歷官內閣學士,工、刑、兵各部侍郎、尚書,後又任過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其履歷與陳廷敬如出一轍,只是資歷上不如陳廷敬。

濟寧,滿正黃旗人,宗室,有貝子爵位,為人剛直,素來鐵面無私。

從此次戶部管員地安排就可以看出康熙老爺子清欠的決心,這給了胤禛極大的信心地同時,無形中壓力也大到了極點

胤禛來說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鬥。這不,剛在幾個祚地法子,胤禛也不管新春佳節將至,立刻著手開始了京師的清欠工作。

就虧空的額度而言,地方上虧空額加起來也不過只佔整個虧空額的三分之一,剩下的可就全集中在京師了。陳廷敬在朝中日久,對於那些子阿哥們之間的分野、彼此間的爭鬥心中還是有數的,加之為人謹慎,因此他並不同意胤禛提出來的先打十阿哥的建議,在他看來應該先集中精力整頓地方,而後朝中官員,最後再向宗室乃是阿哥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