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能做到知己知彼,談何決勝大洋,胤祚要想實現其海洋戰略。最終必須擊敗這兩大強國,為此,胤祚在派往巴達維亞的船上安插了不少地情報人員。
這些情報人員都是胤祚手下的諜報系統“鴻鵠”中精選出來的人物,除了身具武功之外,更主要是具備較強的語言能力和觀顏察色之本領。經過秘密培訓之後,打算讓他們趁這次貿易的機會潛伏在當地,利用當地的華僑勢力滲透到當地的商業圈內、東印度公司裡,在爪哇建立起兩套互不相涉的情報系統,監視東印度公司的一舉一動。為將來的戰爭做好準備。
儘管胤祚能設計出足夠先進地火炮。手下的人馬也能設計出這個時代最為先進的戰艦,但是要想爭霸海洋。光靠船、炮的先進是不夠的,還要有一顆“海洋之心”。何謂“海洋之心”說起來複雜,其實歸根結底就一句話為了足夠地利益而冒險的精神,沒有“海洋之心”的民族只能是大陸民族,不配在海洋裡爭雄。
縱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而言,並不缺少冒險的精神,早在秦漢年間就有敢與大海地兇險相搏殺,縱橫海上地英傑,只可惜自打蒙古南侵,血屠四方之後,整個民族的脊樑骨已經摺了大半,而儒家那種恥於言利,只想著中庸治國地思想又再次將民族的脊樑骨摧殘得不成樣子。要想培養一個民族的“海洋之心”道路是漫長而曲折的,要做的工作很多,胤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