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之後,一路上還是聽到不遠處發出陣陣狼嚎。
好在幾人當土匪多年了,在溫都拉山上,也時常見到野獸,倒也不是太害怕。
走了一個多時辰,離三眼井遠了,知道臘梅花他們也不會追來了,心裡這才輕鬆了些。
騎來的馬扔在三眼井了,也不敢回去找,只好繼續往前走。又走了將近一個時辰,才找到了一個敖包。
敖包,是草原上經常見到的人工建築。在溫都拉草原上,一般是用石頭和土堆成的,少部分也有用木頭和樹枝堆成的。
敖包最早是作為道路和地界的標誌物而建成的。其作用是指路、辨別方向和劃分地界。後來,演變成類似於祭臺的建築。用於祭祀山神、路神等神靈,祈禱平安和幸福。
按照溫都拉草原上的傳統,行人路過敖包時,都要下馬膜拜,以示敬重。
之所以找敖包,除了要辨別方向之外,還是想要在這裡找點兒吃的。到了三眼井,還沒等吃東西,就被臘梅花灌了一肚子頭溜子酒,早就餓得頭暈眼花了。
每年的五月,各個部落都要舉行祭拜敖包的儀式,所以,一枝花希望能在這裡,找到點兒祭品吃。
有的敖包附近,還會有個小草棚,草棚裡面會放上一些水和食物,供過路的沒有攜帶食物的人取用。這個風俗,也是溫都拉草原上的傳統,已經流傳許多年了。
敖包上沒有祭品,但是,在附近的草棚裡,找到了食物。有水、乳酪和炒黃米。
幾人狼吞虎嚥地吃飽了,精神這才徹底地放鬆下來了。但是,仍然不敢大意,外面還時不時地傳來狼嚎聲。
不過,身在敖包附近,又有一個草棚子,幾人到底有了些依靠,就一邊無數次地咒罵臘梅花,一邊等待著天亮。
晚上雖然有不少蚊蟲小咬,但是,此時是五月,蚊蟲還不叮人。若是過了兩個月,蚊蟲開口咬人時,晚上在荒草叢生的草原上,蚊蟲就可以把人給咬死了。
夏天亮天早,剛到寅時初,太陽就從草原盡頭蹦出來了。害怕叫臘梅花發現了,幾人又吃了點兒東西,就急忙趕路。
路上遇到了一個敖包,但是,這回運氣不好,沒有找到吃的。中午的時候,挖了些草根吃了。又走了一個多時辰,遇到一個小湖。
湖裡魚很多,也很傻,用木棍削個尖,就能叉上魚來。連叉了二十多條,生火烤熟了十幾條吃了,剩下的烤了,帶著路上吃。
到了晚上亥時,終於抵達卜奎控制地界的丙十二號官莊,說明了情況,官莊給他們弄了吃的,晚上就住在了官莊裡。
第二天一早,從丙十二號官莊借了幾匹馬,快馬加鞭,在中午趕回了卜奎。
一見到賈珉,一枝花就跪地嚎啕大哭,過了好一陣,總算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給講明白了。
賈珉叫一枝花等人回去好好歇息,然後召來了馮紫英、趙大海等人開會,研究對付臘梅花的策略。
臘梅花的舉動,激怒了賈珉。讓他認識到,對於這些部落,光靠懷柔是不行的,必要的時候,就得狠狠地教訓他們一下。否則,他們就不拿你當回事兒。
這次侮辱使者,甚至要把使者喂狼吃的舉動,就超出了可以忍耐的底線。必須讓他們為此付出代價來。
在廣袤的南、北溫都拉草原上,雖然名義上是大德王朝的地盤,但是,一百多年來,朝廷始終沒有對溫都拉草原實行過象在內地那樣的有效控制和統治。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皇權不下鄉的傳統。加上這裡又屬於偏遠地區,所以,皇權始終沒有深入地滲透到草原社會里去。
二是巨大的行政成本和文化差異,也給有效地控制草原帶來了很大困難。
所以,這一百多年來,基本上屬於一種由朝廷授權,草原的部落頭人代理統治的行政格局。
但是,這種格局只是法理上的。許多時候,那些部落頭人們可不是這麼認為的。
在他們的觀念裡,草原是他們世世代代生長的地方,其他的勢力都是管不著他們的。
對於皇權的臣服,也是他們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除非朝廷大兵壓境,否則,他們是沒有多少朝廷意識的。
表面上看,廣袤的溫都拉草原上,處處呈現出一副田園牧歌的風情。但是,更多的時候,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
各種各樣激烈殘酷的爭鬥和廝殺,在草原上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這種爭奪,一般表現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