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趕緊走上前去,驗明手續,把帶來的食物攪碎,搜身。這些他並不陌生。在院試和鄉試中都經歷過的。如今不過是重新經歷一番。
經過這些手續之後,林海被放進了貢院裡面。進入貢院,眾考生紛紛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考舍則是在外面落了鎖。
近朝科舉的條件已經被前朝好上許多,前朝舉子會試時,坐不避風之處答題,初春料寒,別說答題。只怕寫出的字也不能看,更不說有多少學子又冷又緊張。弄出一身病來。當朝的科舉條件與前世歷史上的明清相似,雖說小隔間裡的味兒難受了點,但好歹有幾塊板子擋風遮雨,林海雖有些不堪忍受,但是拿前朝對比一下,頓時覺得滿足了。加之考生雖不能穿有夾層的衣服,但是早先江氏便替他備下好料子,比那些寒門出生的學子卻是好上不少。
林海進了自己的考舍,考舍裡竟然還安置了一張小床,上面的被褥都是簇新的。先將自己帶來的東西都放好,將桌子上貢院準備的硯臺毛筆等物檢查一遍,確定無誤後,才開始整理床鋪。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林海做得這兩件事看似多此一舉,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他可是聽林老爺說過,因為為了防止考生在毛筆和硯臺鎮紙上做小文章,所以鄉試會試殿試的毛筆等物都是貢院統一提供的。而有一年會試的時候某個考生就是那麼的倒黴,分到的毛筆是不能用的,而這時考舍已經從外面落了鎖,別說是他就是主考官也出不去,沒辦法那個考生只好自認倒黴,三年後再來考了。
又過了一會兒,試卷發了下來。試卷被裝訂成冊,一共五份,是前三天也就是第一場的五篇史論。每份卷子有五頁,五份卷子一共二十五張紙,拿在手裡很有厚重感。
林海深吸了一口氣,將試卷開啟,也不先去看上面的題目,而是先將試卷在桌子上比了比,調整了一下硯臺、鎮紙的位子,確定不會在自己奮筆疾書的時候,有狗血的打翻硯臺汙染考卷的事情發生。
低頭一看考題,林海笑了!五道題裡,三道他都做過。這個時代出的考題,遠沒有現代那麼多樣化,基本上都是四書五經上的句子,做過的可能性很大。要是遇上你五道都做過的,那隻能算你運氣好,別人運氣差。
說起來,科舉並非一無是處。就拿鳳朝來說,科舉考試遠遠沒有清朝的科舉那般呆板可厭,考試題目很多還是很有趣味性的。這時候,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而出現的樣板文還沒有出現。有文采有思想的八股文不在少數。
會試又比鄉試和府試要有趣。府試和鄉試主要考基礎文化知識,靠的是記性和對經義的理解。會試則不同,考中進士,一下步就能直接做官。遇到英明的皇上,誰都不願意選拔出來的都是死讀書的書呆子。因此會試的試題,更偏重於對當前制度的認知,以及一定的工作能力。
林海先將自己做過的三道,在草稿紙上打了一下夫子給他改過後的草稿,便開始在考卷上作答,洋洋灑灑,下筆萬言。
這一場考試一共考三天,林海也不急,剛剛寫好第一篇,肚子就餓了。將寫好的試卷放在一旁,拿出考籃裡被攪碎得指拇大小的乾糧吃了起來。雖然說考籃的大小是統一規定了的,容量有限,但是林海的飯量不大,因此林海特意讓江氏還給他準備了一份辣味鹹菜,這會兒配著吃正好。
第一天,林海只堪堪的將自己以前做過的三道題謄寫完畢。再將其他兩道題思索了一會兒,就躺在床上睡覺了!因為這種考試是沒有提前交卷這一說法的,你作完了也只能老老實實的在考舍裡發呆,無趣得很。
林海看看題目,心裡知道自己能作完就沒有必要趕時間了,悠哉悠哉的作完最後。
第一天晚上,林海有些睡不著,加上考舍裡考生的呼嚕聲此起彼伏,還有磨牙聲,夢囈聲重重聲響組成了交響曲,更是睡不著了!
於是第二天林海起床的時候臉上就頂著兩個熊貓眼了!
用了一天時間來研究剩下的兩道題破題承題的問題,總算在太陽落山之前搞定了!第二天晚上就要好過多了,到不是沒呼嚕聲了,而是林海實在在困狠了,加上白天的時候又用了腦子,躺在床上很快入睡。結果第三天起的就晚了,起床的時候,差不多是中午十二點多。
不過林海也不慌,仔細的將五份考卷整理好,然後又在最後一頁,填好自己的姓名、籍貫、家世等等一系列東西就算得上完事了!
又將自己帶來的東西整理好,放入考籃,林海這就算是收拾完畢了,就等著衙役來收卷子放他們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