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很沒有,沒有年號的皇上,這皇位做起來總是有些漂浮著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鑑於年號之於正統和僭偽之重要性,中國歷史上許多地方割據勢力、少數民族政權,以及農民起義也常常自立年號紀年。這種情況與其說“正統”和“僭偽”,不如說已經形成了一種民俗的制度。
因此皇上要是想有所作為,換年號勢在必行。
當然歷史上年號的使用情況是非常複雜的,同一時期並存的政權,往往各自有自己的年號,這一情況是公元386年那一年,中國境內就先後出現了十六個年號。還有的政權一年之中數次改元,幾個年號重疊使用。也有政權自己不建年號,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權的年號。
例如後晉的天福年號用至九年,改為開運元年。三年後,後漢劉知遠稱帝,不自建年號,也不沿用開運年號,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還有許多年號在不同時期重複使用。例如建元就有五個時期在使用。還有因為避諱或者其他原因,一個年號有不同寫法,例如唐殤帝的唐隆年號,又寫作唐元、唐安、唐興。
但是這些不改年號的時期,都是中國最動亂,或者是有戰爭的時期。在有這樣特殊的歷史背景下,作為一個有能力有想法要大幹一場的皇帝來說,不改年號,他真的是吃錯了藥!
當然這也算是林家進一步的向皇上投誠。
雖然要改年號的大方向制定下來了,但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這年號叫什麼呀!
一般來說新的年號多數由新皇帝按自己的思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