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再是三歲小孩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鄭鄤控制不住的顫抖著,跪在地上,渾身似乎都不歸自己管了。
看著鄭鄤算是俊朗的容顏,卻免不了透露出小家子氣,也許,再大氣的人。只要是在帝王的面前。都會變這副模樣吧?只是。這個鄭鄤要更誇張一些。
崇禎皇帝朱由檢淡淡的道,“平身吧,鄭鄤,朕聽說你有些才氣,想讓你協助曹公公改革大明的教育體制,你有意見沒有?”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語氣雖然很淡定,但他還真怕鄭鄤太固執,真的會跟皇權作對呢。他是很希望鄭鄤能夠安心的住在王承恩府裡,這樣,他以後想見鄭月琳,就不會太麻煩了。
鄭鄤的頭腦一片空白,他不清楚皇帝的具體意思,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覺得腦中都是空的了。想說沒有,但嘴巴動了幾下,嘴唇直打哆嗦,竟然說不出半個字。
大明的教育體系還是很健全的!這也是崇禎皇帝朱由檢一直記掛的一個大方向。一個國家要強大,首先在於教育。就是他從現代弄來再多的先進科技,沒有人去推行,也是徒勞無功!
從明太祖朱元璋手裡,就非常重視教育!
早在明朝立國之前,就於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將元朝集慶路儒學改為國子學,建立了中央最高學府。建國之後,又在地方建立了府、州、縣學。此外,還有各種儒學及宗學、社學,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完備的學校制度。
為了實現朱明王朝的長治久安、江山永固,自洪武朱元璋皇帝之後,將教育作為基本國策納入其建國治國方略之中。將學校的辦學宗旨定位為“育才”與“教化”,透過構建以套較為完整、實用的教育制度踐行學校教育功能。
明中期以後,由於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僵化,科舉弊端逐漸顯露,舉子們往往不是潛心攻讀經書。而僅視官學為取得應試資格的場所。
官學衰落,變成科舉的附庸,學校“養士”的職能發生了異化,學校有名無實。時至明末,以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為代表的一批教育思想家在抨擊封建**政治制度。
批判腐朽的科舉制度和空疏學風的同時,提出了種種教育改革的主張,藉此拓展學校教育的功能。
指出學校除“養士”外,還應擔負起參與時政、針貶時弊的政治重任!
由於深感理學的衰敗腐朽,尤其是虛無學風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他們一致強調學以經世致用的為學宗旨,反對空談性命,強調經世濟國!
針對當時的社會習俗弊端,黃宗羲提出社會教育的主張,指出學校負有改進社會風俗的職能!
黃宗羲、顧炎武還深刻揭露科舉制度的種種危害!並提出了選拔人才的改革建議。所有對學校教育功能提出的新設想,無不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當然,崇禎皇帝朱由檢的閱歷,足夠他能夠自己推行改革,當然也會照著他自己的意思改,這個時代再厲害的大儒,那跟他的閱歷也是沒有辦法比較的!現代的教育體系是從推翻封建社會的上百年,甚至二百多年中,不斷完善建立起來的。
在現代,很多人認為教育,特別是應試教育有問題,但崇禎皇帝朱由檢卻發現沒有人能說的出具體是什麼問題,他就不贊成一概否定的觀點,應試教育有問題,卻也是有成效的,不透過應試教育,又怎麼快速的選拔人才,怎麼公平的選拔人才?
誰能夠從小學生中,一眼就看的出來誰將來適合做什麼啊?
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現代待了百年,對於新式的教育體系是很熟悉的。
“鄭鄤,朕剛才跟曹公公說了要編訂一部崇禎字典,朕給你們三日的時間,你有什麼看法嗎?”崇禎皇帝朱由檢看著低著頭,還在打擺子的鄭鄤,微微的有些不悅,他不希望鄭鄤是這樣一個上不了檯面的人,你是一個才子啊,出口成章,怎麼到了朕跟前,就這副樣子了?
鄭鄤在汽車裡面大聲反對他和鄭月琳的事情的情形,還在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腦中呢!歷歷在目呢!為什麼一個高傲自負,自命不凡的讀書人,到了真龍天子跟前,完全跟平常不一樣了?所以,官場還是最能夠鍛鍊人的地方,那些大員,也不是短短時日就能夠培養出來的,至少,要擁有大員的氣場,不在官場摸爬滾打個二三十年,根本不切實際!
鄭鄤聽見皇帝問自己,死勁的抓了抓自己的大腿,只覺得喉嚨裡面好像堵著什麼東西一般,他已經激動的說不出話來了,只覺得這一切很不真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