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1 / 4)

小說:崇禎盛世 作者:宮本寶藏

進攻後金。於是在天啟七年,後金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便率軍三萬,入侵朝鮮。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個月,後金兵逼近朝鮮首都漢陽,迫使朝鮮屈服。阿敏與朝鮮使者在平壤會盟,宣佈後金與朝鮮結成“兄弟之盟”。雙方在中江、會寧開市,索還後金逃人,追增貢物。但是朝鮮並非真心與後金結盟,仍暗中支援大明。”

崇禎皇帝朱由檢陷入了沉思,怎麼對待這個李倧的問題也很棘手!他已經從鄭芝龍的問題,跳到了朝鮮了!

16世紀末建州女真部在中國東北崛起,努爾哈赤經過一系列的戰爭統一了大部分女真部落,建立後金政權,與明朝對抗。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薩爾滸戰役”之後不久,後金在不長的時間內迅速佔領了整個遼東,大有將戰火蔓延到山海關內之勢。但天啟元年(1621年),明朝將領毛文龍率一百九十七名勇士取得“鎮江大捷”,隨後招撫遼民、訓練士卒,建立起一支海外勁旅,收復金州、旅順、寬奠、靉陽、旋城等大片土地,在後金統治區內“飛書遍投”,發動遼民反抗,嚴重威脅著後金後方,也使得後金對於明朝的軍事行動,受制於毛文龍,每次都無法及遠。天啟六年(1626年)八月,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死去,其子皇太極繼位。為了打破明清雙方的戰略均勢,遂決定首先攻打毛文龍建立的東江鎮,解除這一“腹心之大患”,為南下進攻明朝本土做好準備。

後金方面在《滿文老檔》中記載:“明毛文龍駐近朝鮮海島,屢收納逃人。我遂怒而往徵之,若朝鮮可取,順便取之。”說明是把毛文龍作為攻擊的主要目標,朝鮮則是順帶的目標。

天啟七年(1627年)初,後金首領皇太極一面派遣皇太極方金納為首的九人代表團,前往寧遠與當時的遼東巡撫袁崇煥議和,以疑惑明朝方面。一面派鑲藍旗旗主阿敏、鑲白旗旗主阿濟格、鑲紅旗旗主嶽託,貝勒濟爾哈朗、杜度、碩託,總兵李永芳等人率大軍攻打東江鎮,以解除心腹之患。對於後金的出兵人數,袁崇煥說有十萬:“聞奴兵十萬掠鮮、十萬居守。”朝鮮認為毛文龍必敗,為自保倒向後金,向後金大軍提供朝鮮服裝“引賊俱換麗帽麗服”冒充朝鮮軍圍攻鐵山。鐵山都司毛有俊等率千餘名守軍與後金大軍血戰,戰至最後一卒,無人肯降,毛有俊拔刀自刎,壯烈殉國。(未完待續。。)

第0454章 李倧

隨後,後金鐵騎乘冬季冰堅,進攻與鐵山僅三里之隔的雲從島。毛文龍率部英勇反擊,派部將毛有見、尤景和等逆襲後金軍。雙方在冰面上展開激烈戰鬥。東江健兒面對武器、裝備和人數都佔優勢的後金軍,毫無懼色,浴血奮戰,雙方互有殺傷,後金軍強攻多日,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後金主帥阿敏見部隊傷亡太大,佔不到半點便宜,遂遷怒於朝鮮人,轉而進攻朝鮮義州和安州,攻破城池,大開殺戒。得手後,又率大軍移向朝鮮首都王京,準備滅掉朝鮮稱王,朝鮮國王李倧一面倉皇出逃,一面遣使嚮明朝和毛文龍請罪,說導敵不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臣子所為,請求援救。

天啟皇帝認為朝鮮雖然協助後金,但不應該計較屬國的過錯,才是天朝氣量。於是下詔給毛文龍,要求毛文龍不計前嫌,出兵援朝。他說:“奴兵東襲毛帥,銳氣未傷,深慰朕懷。麗人導奴入境,固自作孽,但屬國不支,折而入奴,奴勢益張,亦非吾利。還速諭毛帥相機應援,無懷宿嫌,致誤大計。”

毛文龍接到詔書以後,不顧自身糧餉短缺,毅然率部進入朝鮮,反擊後金大軍。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中,東江軍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每日“拉死屍為食”,仍在毛文龍的激勵下,頑強作戰。雙方在宣州、晏庭、車輦、義州等地反覆拉鋸,而隨著天氣逐漸轉暖,戰事逐漸向有利東江軍的方面轉變。隨著河水、海水的解凍,東江軍逐漸依靠朝鮮境內的大小河流。把以騎兵為主的後金困住。多次重創敵軍。“三戰三捷,困奴於銀杏江”,隨於千家莊、瓶山一帶與後金主力展開決戰,“文龍自率兵出,大戰,殺固山三、牛鹿八人,斬六千餘級。”阿敏不得不放棄在朝鮮稱王的打算,“殺出一條血路回到本土”。東江軍取得了戰役的最後勝利。

“丁卯之役”之始,後金判斷明軍主帥毛文龍極有可能在鐵山,遂於朝鮮方面勾結,冒充朝鮮人突襲鐵山,若成功便能成為一次出色的“斬首行動”,體現了其首領皇太極一慣大膽、果斷的作風。但是,由於非常偶然的原因,毛文龍不在鐵山,後金突襲失敗,使得戰事變為持久戰。一拖再拖,最終讓明軍反敗為勝。這種出乎意料的情況。體現了戰爭的偶然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