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2 / 4)

小說:雲的抗日 作者:白寒

第二封電報還沒有送達第一軍司令部,關龜治接到的命令是配合混成第一旅團假借鐵門關守軍出擊的當口,對鐵門關實施佔領。因為是主動出擊,關龜治便認為,混成第一旅團在戰事上已經取得了主動,按照他對中**隊的瞭解,這種情況下,大多會兵敗如山倒。如此,他認為本部現在面臨的問題並不是如何協助混成第一旅團的問題,而是能不能趕上趟,撈取點戰功。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關龜治調整了行軍序列,單放騎兵第二聯隊先行,要求聯隊長服部緣仁大佐務必要在混成一地旅團全面奪取鐵門關之前趕到,以奪取一定的戰功,好使自己這一次不白跑一趟。

作為曾經的山匪,鐵門關一帶,黃青海和他的屬下對地形瞭如指掌。便在雙方大軍在喜峰口、鐵門關一帶大打出手的時候,周慶海帶著二百餘兄弟潛出了長城,然後,便讓他們發現了混成第二旅團的蹤影,這就有了接下來的黃家溝伏擊戰。

第一章新的喜峰口戰役(十六)

黃家溝位於鐵門關和喜峰口之間,雖然名為溝,準確的說,卻是山谷,而且是面積不小的山谷。山谷呈喇叭形,最小的地方寬度僅有二十餘米,而最寬的地方,卻有將近一千米。黃家溝的南邊是修建有長城的山脈,北邊則是另外一座山脈,兩座山脈從東往西漸行漸遠,而比猴子還精的周慶海並沒有將埋伏地點放在最窄的東頭,而是放在一個被當地老百姓叫做“將軍坎”的地方。

“將軍坎”據傳乃是唐朝福將郭子儀曾經大敗高麗人的地方,之所以得名便是那一道半米高左右,寬度在十米左近的石坡。這道石坡長有一百米左右,恰好橫亙在山谷的中間,上面和兩邊舊草和新草糾纏,深度在半米左右。周慶海部此刻就潛伏在這些雜草裡。

按照慣例,周慶海的部隊裡,學兵軍派給了一個類似於正規部隊指導員的軍官。此子名叫方鴻明,才19歲,系清華大學在校生,後來投筆從戎,經過學兵軍軍校兩個半月的集訓,獲授中尉軍銜。又因為他就是本地人,故被派來做周慶海的副手。

剛開始,因為擔心這個年輕的後生是來分自己權的,周慶海處處設防、又採取高高捧著的策略,並不讓他參與部隊的日常管理。

方鴻明只作不知,並沒有提出異議。便在周慶海的眼皮底下,他找這個戰士拉家常、聽那個戰士講故事,偶爾的會組織一兩次聽書會,講講歷史上的一些大英雄的光輝事蹟。後來,在幾個戰士的請求下,開始組織習字班,為戰士們補習文化。由於他從來不插手軍隊建設和管理,周慶海雖然明知道他此舉是為了拉攏人心,因為他對自己非常的恭敬,卻也無法發作,便被他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將越來越多的戰士聚攏到身邊,成立了所謂的讀書會。

及到後來,隨著周慶海對學兵軍越來越有認同感,便越來越不管他這些貌似和軍隊建設無關的舉措了。不僅如此,私下裡還頗有怨言,認為學兵軍派給自己的這個政治委員,雖然文化是很高的,就是有點太不務正業了。當然,周慶海這個念頭並沒有保持多久,因為隨著他刻意的讓方鴻明接觸軍隊管理,他驚訝的發現,原來這個年輕後生在自己軍隊中威望竟然如此高的,不管是從前的一些土匪樣的老弟兄還是新近吸收進來的毛頭小夥子,對這個政治委員竟然都是服服帖帖的,尊敬得不得了。此時他才恍然明白,感情人家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目的。

打仗,周慶海自認為是行家裡手,但是生活等等與打仗無關的東西,他則是束手無策。以前這些他都是交給手下的兄弟們自由發揮,雖然沒出過什麼茬子,但感情總是太兒戲了些。而自從將這些都交給方鴻明打理之後,他驚喜的發現,自己這支草雞毛部隊竟然隱隱有了學兵軍正規軍那種風采了。

是時,他不得不承認:“孃的,感情讀書還真有好處呢!”平生第一次,對讀書識字有了敬畏之心。於是,作為鐵門關及周邊地區自衛大隊的最高長官,他最後一個加入了讀書會,開始和那些小兵們一起讀書識字。

因為意識到了讀書識字的好處,再有軍事行動,周慶海便不肯像以前那樣完全憑著感覺走了。方鴻明並沒有刻意的指引,周慶海卻曉得如何正確的對待群眾的智慧了——將埋伏地點設在“將軍坎”,便是召集班長以上軍官集體討論之後的結果。

進入埋伏地點僅僅半個小時,前面五百米開外的一個小山坡上,一棵“訊息樹”倒了下去。“訊息樹”自然也是方鴻明帶來的。而在這一棵“訊息樹”之前,每隔一里地的樣子,還有三棵“訊息樹”,也就是說,當服部緣仁的騎兵聯隊還在五里之外的時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