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莞爾接著道。
“你們懷疑有支那特工混進了國內?”
“是的陛下。”
“這肯定要徹查,但是山本君的身後事怎麼辦?且,在他之後,誰能接替海軍省和聯合艦隊的工作?”
近衛文麿看向了米內光政,然後低頭恭聲道:“陛下,臣以為當由米內君來挑起這個重擔。”
石原莞爾緊跟著道:“臣提議由小泉敏一郎接任。陛下,您應該可以看到,局勢之所以糜爛如此,聯合艦隊的不作為至關重要。臣以為,帝國海軍是到了徹底改變舊思維以跟上世界節奏的時候了。”
磋商山本的身後事卻變成了權力之爭,這絕不是裕仁願意看到的,不過他也知道在這個時候,這個問題是沒法迴避的,也肯定比討論如何處置山本之死更加重要。帝國內部的陸海軍之爭還有資歷派和新晉派之間的矛盾裕仁也是一清二楚,這讓他在下決定時就不免陷入了猶豫——小泉和米內,一新一舊兩員大將,究竟誰能帶領帝國海軍走出現在的困境呢?
(老毒物:諸君中秋快樂!!)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山本之死的後遺症
如果不參考外界意見的話,裕仁當然會選擇知根知底的米內光政。這不僅因為米內光政資歷足夠,且他還是旗幟鮮明的皇道派。米內光政接任還有一個好處,他和山本作為海軍曾經的鐵三角,在海軍建設理念上當存在著相當的默契,再考慮到山本之所以得以快速上位和米內光政的支援分不開,這說明米內光政對山本執掌海軍期間的策略是認可的,他接任的話當能保證海軍按照山本設定的路線繼續發展下去。至於小泉敏一郎,因為其“穿越者”的身份,又因為中國因為歐陽雲這個“穿越者”的存在才變得如此強大,裕仁對他也有深刻的印象。曾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裕仁對小泉寄予了厚望,期待他能夠給國家帶來歐陽雲賦予中國那樣的改變,並視其為帝國的希望。不可否認的是,小泉的到來確實給日本帶來了改變,至少裕仁清楚,如果不是小泉首倡摒棄戰列艦戰術而大力發展航母,那麼海軍現在的主要戰鬥力量當還會以戰列艦為主。只是,戰列艦戰術和航母戰術究竟孰優孰劣,因為聯合艦隊在與學太平洋艦隊對壘時的糟糕表現,再加上海軍資歷派三番兩次的在裕仁耳邊貶低航母戰術鼓吹鉅艦大炮戰術,裕仁現在反而無法做出正確判決。這影響了小泉在他心目中的得分,再加上小泉從出現開始到現在都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如果不是他看好的石原莞爾力挺,裕仁也許都不會正面去考慮。
當然了,相比米內光政,小泉也有其無可取代的優勢。東南亞總督的身份讓他坐實了實力派,鑑於對東南亞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認識,裕仁不得不顧慮到一旦自己選擇米內光政的話會不會激起小泉與大本營的離心離德。
心中委實難做決定,裕仁玩了個花頭,裝出體察下情的姿態看向米內光政,問道:“米內君,你怎麼看?”
米內光政又能怎麼看呢?且不論他其實對帝國當前局勢已經感到灰心,就算他對接任山本職位一事勢在必得,然裕仁當面垂詢他也只能謙恭的表示禮讓。要知道毛遂自薦和自大狂之間本來就沒有明顯的界限區別。
“陛下,臣年事已高,當由年輕人來挑起這份重擔,”米內謙恭的道。
“可是小泉君身在東南亞,就是他肯接任,他又怎麼來行使指揮權?”近衛文麿道。
“閣下,我想您的思維進入了誤區,小泉君在東南亞又怎麼樣?據我所知,海軍在新加坡的發展並不比本土差,我們完全可以要求小泉君在積累了足夠多的力量以後從東南亞殺回來。屆時如果本土再能給予相當的支援,擊敗支那軍光復琉球甚至臺灣當都不是難事,”石原莞爾有點咄咄逼人的道。
熟悉二戰期間日本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段時間日本首相的更換率是相當頻繁的,這體現了當時日本國內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同時也證明了當時軍國主義在日本上層建築的地位。在軍國主義思想橫行日本的時候,近衛文麿一介文臣能夠成為首相併不奇怪,但是他能夠長時間佔據此位可就耐人尋味了。難道說日本軍政界風氣出現了變化?或者近衛文麿確實有非比尋常的手段能夠駕馭得住那些桀驁不馴的軍方大佬?絕非如此,真實情況是,因為當前局勢太過糜爛,而中國方面又一再強調要進行戰爭罪行的清算,所以日本首相這個職位不再是權力的象徵,反而成了一個火坑。近衛文麿當也是清楚這個情況,所以他近段時間以來表現得越發的肆無忌憚,也特別不能容忍他人特別是來自軍方高層的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