慄,賠了夫人又折兵。再加上歐洲局勢並沒有如英國人所預期的那樣變成英國一家獨大,德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不死,法國也似乎有再次崛起的跡象。英國人綜合考慮之下,不得不面對現實,將主要精力用於經營歐洲。
再說俄國人。蘇俄的情況更加複雜。固然,斯大林一直在圖謀奪回遠東,可是,因為之前已經在中國遠東遠征軍身上見識到了中**隊的強大,後來的試探又無一例外的碰的頭破血流。再加上蘇俄國內政局出現動盪,白俄偽政權有死灰復燃的跡象。所以,斯大林並不敢孤注一擲,而是希望能出現更合適的機會。
第三百三十四章增補協議
其實就美國的立場,對於說動英國和蘇俄對中國事實開戰和日本一樣的急迫。而且,杜魯門也堅信,只要肯花時間,捨得付出一定的代價,促成此事並不會太難。只是,因為每多拖延一天甚至一個小時,太平洋艦隊就多一份覆滅的危險,所以在再三考慮之後,他回覆小泉,稱會盡力促成英俄早日對華事實開戰,不過這得等太平洋艦隊安全之後。擔心小泉會繼續在這件事上做文章,他又給出甜棗,稱美國願意協助日本在馬來半島抗擊中國。
插手馬來戰事,杜魯門並不是心血來潮。事實上,在決定糾合日聯合艦隊發起第二次太平洋戰爭的時候,杜魯門就有過這樣的打算,即海陸同時開打,一上來就出全力將中國將死。只是,因為考慮到即使能夠將中國人趕出東南亞,最終獲益的也只能是日本人,在美日兩國沒能就後中國太平洋權力分配達成共識之前,杜魯門強行剎住了這個念頭。只是,因為在南美實在是被中國人欺負得太狠了,而且和中國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不管是杜魯門還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將軍們,亦或是參眾兩院的議員們,卻都有遲早要“全面和中國開戰”的覺悟。而且,因為已經認識到中國將戰火燒到南美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國內的建設事業受到影響。所以,就“全面和中國開戰”問題,上至杜魯門,下至普通的議員,他們都有著這樣的**,即不打則已要打就把戰火燒到中國本土去。
“中國人在我們家門口耀武揚威,讓我們投鼠忌器,我們應該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所以我覺得,如果和中國沒有媾和的打算,政府從現在開始就應該將‘大舉出徵亞洲’提上議事日程……”這段話來自一個名叫施特朗的美國眾議院議員。
中美兩國大打出手,雖然出於政治需要,美國政界存在“親華”和“**”的交鋒,但是這並不影響美國人同仇敵看,將中國視作美國崛起的最大敵人。畢竟,美國是一個商人主政的國家,而商人首重利益。既然美國為“反法西斯、捍衛世界正義”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那麼獲取相應的回報至少在商人們看來是天經地義、合情合法的。
所以,儘管在“家門口”南美被中巴聯軍還有中國海軍搞得灰頭土臉、顏面盡失,但是美國人從來沒有放棄稱雄亞洲的遠望。這也是為什麼南美打得難分難解,美國政府卻遲遲不從澳洲調兵回援的原因。
美國人一直在做出兵東南亞的準備,恰逢太平洋艦隊遇險,如果提前出動地面部隊能夠換得太平洋脫險,這個理由也就夠了。
對於杜魯門的提議,小泉縱然覺得其中有陰謀,但是依舊怦然心動。在此之前,小泉在和井上成美等人商量之後,已經覺得要想盡快的讓馬蘭戰局局勢明朗化,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開闢另外一個戰場,好讓中**隊顧此失彼。為此,他們也曾在蘇門答臘島發起試探性進攻,只是因為結果十分不好,這才不得不放棄這一打算。
隨著中**隊在肖林高地以東地區開闢新的戰場,馬蘭之戰局勢變得越發的撲朔迷離起來。小泉縱然已經有了定策,要利用這次戰事培養南洋土著部隊,為東南亞日軍選拔高素質的兵源。可是作為總體上處於弱勢的一方,總覺得時間拖得太久不是好事,所以,如果有立竿見影的手段機會,他認為還是值得把握的。井上成美顯然也看出了這一點,所以當小泉就美國人開出的新條件徵求他的意見是,他說道:“美國人願意出動地面部隊,那就讓他們攻打蘇門答臘島好了。他們能拿下蘇門答臘島西半區,對我們也沒什麼影響。他們就是拿不下,只要能夠干擾支那軍的佈局,對我們來說也是喜聞樂見的結果。而且,既然美國人願意出動地面部隊,說明他們肯定不會輕易放棄太平洋攻略。閣下,我以為可以接受。”
雙方電報來來往往,耗時將近五個小時,最終達成一致。然後,在日本駐美國公使龜野五郎與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簽訂了《中日軍事結盟增補協議》後,雙方立刻按照約定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