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兵遠征軍在穩步推行歐陽雲的印度支那聯邦經濟殖民計劃的時候,2月11日,久持不下的佛老防線,交戰雙方終於分出了勝負。中泰英三國聯軍在堅守了半個多月以後,英軍首先發生潰敗。然後,東北遠征軍前線統帥第53軍軍長萬福麟在可能遭到日軍夾擊的情況下果斷的選擇了撤離戰場。
英國人可以招呼都不打一聲拔腿就跑,中**隊自然也沒義務堅守到底,只苦了泰國人。結果,五萬泰**隊除了戰死五千餘人以外,其他人居然集體向日軍輸誠,登時改變了整個中南半島的戰爭勢態。
在這場戰役爆發前,泰國和日本保持著相當友好的關係。十九世紀,中國、日本還有泰國是亞洲唯一三個沒有被西方殖民的國家。中國和日本之所以能夠避免,前者太大不好下口,後者太強,至於泰國,則是充分利用了法國和英國之間的矛盾,從而成為了這兩國亞洲殖民地的緩衝地帶。
在兩個西方大國的夾縫中過活,日子自然不好過。這讓泰國人十分嚮往像日本一樣強大,可以戰勝北極熊那般的龐然大物。對西方百人的極端厭惡,讓該國在1939行使君主立憲制以後,在軍人政權的左右下,開始向強大的亞洲“遠鄰”日本靠攏,由此促成了很具分量的“日泰親善”。
有據可查的是,當國際聯盟因為滿洲事變就向日本表示譴責進行決議的時候,泰國居然選擇了棄權。另外,在曾經的歷史上,當日本因為被ABCD包圍網所困擾資源不足時,泰國當時的軍人內閣居然大為同情,不僅不顧國際輿論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橡膠和棉織品。更荒唐的是,還向老蔣發出呼籲,稱中日泰都是亞洲人,應該團結起來對付西方白人。
諸上種種,可見泰國政府對日本的親善程度。山本五十六率西征艦隊進入印度洋,打的是驅逐西方殖民者,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旗幟,這正好迎合了泰**方的意思。如果不是韋維爾以大軍壓境逼迫泰國人開戰,而日本人又實打實的佔領了不少泰國的土地,泰國人肯定不會選擇和日軍開戰。
佛老防線崩潰,英軍和東北軍大敗,四萬餘泰軍投降,這對當時的泰國Binpun內閣而言正好是一個臺階。之前Binpun和山本五十六接觸的時候還猶抱琵琶半遮面呢,現在則直接揭掉麵皮,**裸上陣了。
2月13日,泰日代表在曼谷達成了所謂的“軍事合作協議”,隨即,被日軍俘虜的四萬餘泰軍搖身一變,變成了所謂的“大東亞聯盟軍”。泰國人這一次的改旗易幟相當的徹底。次日,剛剛得到相關訊息還沒來得及撤離泰境的一萬五千餘英軍在賽育被一萬泰軍從西北方向截住了退路。然後,英軍將帥還沒反應過來呢,三千餘日軍忽然出現在東南方向。結果,日本人用高音喇叭喊了一通:“你們已經被包圍了,投降不殺!”這兩萬餘英軍居然就真的乖乖的放下了武器向日軍投降了。
發生在泰國的劇變自然沒能逃過潛伏在當地的狐瞳的耳目,一封封密電傳到波別,歐陽雲看到以後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也不是無所不知,所以並不知道泰日之間早有曖昧。實在想不通這剛剛還是盟友的泰國人怎麼就忽然改旗易幟變成了小鬼子的狗,而一想到柬泰邊境將會變成前線,而敵人又多了十幾萬人,他的眉頭緊緊鎖起,心中不禁感到了一絲重壓。
本來挺簡單的局勢一下子變得複雜起來,偏偏英軍又太不爭氣,如此一來,阻擊日軍的重擔反而全落到了東北遠征軍和學兵遠征軍的肩上。
歐陽雲和張少帥每天都會通電報交流情況,因為泰國忽然反水,這一日在他們之間往返的電報多達三十餘封。最終,他們達成共識。泰國就不管他了,但是緬甸還有法屬印度支那聯邦卻絕對不能丟。
“老弟,哥哥佩服你的手段,但是剛過易折,對待法國人,手段還應該柔軟一些,”商量好如果對日泰用兵以後,少帥在緊接著的一封電報裡如此說道。
此時正值英日兩國媒體大肆抨擊學兵軍在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的“暴行”,世界輿論也都炒得沸沸揚揚的,少帥有所耳聞也不足為怪。少帥顯然很在乎英國人這個盟友,所以擔心歐陽雲這麼做會激怒西方人,會對他們的西征不利。
對此,歐陽雲半毛錢的擔心都沒有。他的回電很有意思:“老兄,弟謝謝你的好意。放心,拳頭夠大,真理就在弟這一邊!老兄如果手頭緊張的話,弟建議你也一試,效果大大的好!”
歐陽雲這番話三分為戲,七分當真。他倒也不是想向少帥灌輸什麼,只是知道東北軍當前面臨的困境,給他出了一個解決後勤補給問題的點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