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開了,在軍部的幾個年輕的佐級參謀的操作下,事情被捅到了裕仁那裡。而裕仁的反應當然是震怒,並要求近衛給出解釋。裕仁未嘗就不知道日本當前面臨的困境,但是出於政治需要,他一旦在公開場合露面,卻只能表現出一副對未來對戰局充滿信心的樣子。這固然有益於他鞏固自己在國民心中神一樣的地位,但相對應的,卻也等於讓日本在戰爭深淵裡越滑越深。而現在,很顯然裕仁繃不住了。
確實繃不住了。本來發動對華戰爭是為了擺脫島國命運,成為亞洲老大好為子孫後代牟利。但現在的情況卻好似反而激醒了中華這頭睡獅。而只要對比一下中日兩國的人口數量和資源,裕仁便會心慌意亂,再無天皇該有的風度。源於組訓,也是希望保持自己天皇的形象,原本裕仁是不會太明顯的干涉軍政的。但是現在,他卻覺得如果自己在不強力干涉的話帝國的未來可能就沒了,那皇家的未來也就沒了——老鬼子慌了!
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就在這個當口,石原莞爾,這個日本陸軍界出名的智者和“和平解決支那事變”的提議者被召回了國內,並被裕仁提名為軍議官。這一任命形成的當天,山本五十六怔怔的坐在軍部自己的辦公室裡,好久沒動一下。
日本陸海軍之爭由來已久,而陸軍和海軍內部因為立場問題同樣也存在著派系。一直以來,陸軍人石原莞爾都是“縮小支那事件規模以及和平解決”之論的堅定擁護者,正因為他所持的立場和東條英機格格不入,所以山本在和東條英機爭軍部掌控權的時候才會視之為盟友,並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拉了好幾把。
曾經,山本也是和平解決支那事變提議的擁護者,不過現在,在入主軍部將近兩年以後,他這一想法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山本會有這番變化和兩個因素有關,一者是他所處的位置不同,必須從全域性考慮問題,二者則是強勢崛起的中國讓他越來越感覺到了威脅。第一個原因好理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二個原因則純屬強盜邏輯——日本可以做初一,憑什麼中國就不能做十五?
石原已經不止一次被召回國內了。很可笑的事情,這個日本近代史上最出色的軍事理論家在實踐上卻是個臭棋簍子,結果就是屢屢被授以要命卻屢屢吃敗仗。當然,因為他總是能夠未卜先知,在大局上有先見之明,所以儘管屢屢吃敗仗,卻又總是被屢屢起復。不同於前幾次被召回,這一次他回來不僅不再擔任閒職,而且有了影響裕仁更進一步影響軍部決議的能力。單單這個,山本還不至於深受打擊。令他感到失望的真正原因是這一人事任命背後有小泉的影子。
沒錯,小泉和石原搭上線了。不僅搭上線,而且兩人還找到了“共同語言”。小泉在等待命令的時候並沒有閒著。他很清楚,武久號航母艦隊一旦主動出擊印度洋,那麼覆滅是必然的。而武久號航母艦隊一旦覆滅,帝國將再無阻擋學太平洋艦隊進入黃海的能力。等到了那個時候,帝國就不再僅僅是丟失蘇門答臘和南亞的問題,而是本土都將遭到學兵軍的威脅。“不行,必須保住武久號航母艦隊!”以這個想法為出發點,小鬼子晝思夜想如何破局,而似乎皇天不負有心人,還真讓他想到了一條對策。於是,在山本找到近衛要求內閣出面擔下“不惜一切代價守住蘇門答臘島”責任的時候,他聯絡上了石原莞爾,希望透過後者實施自己的計劃。
石原當時還是名義上的華中派遣軍的司令官,之所以冠以“名義上”,因為這時的華中派遣軍所轄只有上海一地,而他之所以能夠守住上海,那還是拜歐陽雲不想太多平民遭遇無妄之災所賜。不然的話,以學兵軍和國防軍目前的強勢,別說華中派遣軍兵力實際上只剩下五萬多人,便是再多十倍,在完全掌控制空權的情況下,最高統帥部想要拿下上海最多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
小泉破局之道的關鍵是德國。曾經,作為穿越者,小泉對德國人並不感冒。但是現在,在日本各個戰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而德國卻在歐洲、北非、中東和蘇俄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小鬼子也不得不開始重視德國這個盟友了。
“皇軍死守上海、北京,然後集中兵力全力打通外蒙至蘇俄的交通線,引德軍南下!”小泉的計劃說起來也簡單,而核心就是德軍南下中國。“我們要讓中國人感覺到我們的決心,那樣的話他們便不敢掉以輕心,只要歐陽雲將遠征軍抽調一個軍回去,我就能夠集中兵力和支那人在蘇門答臘打攻防戰。屆時,有馬六甲海峽阻隔,武久號航母艦隊就可以安全的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石原本就是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而理論上,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