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加快了中國戰事的程序。當然了,這個程序只對中國方面有利。
三天後,就在日本新一屆內閣上臺之時,進行了一個多星期的西安之戰有了結果。殘餘的五千餘日軍連同他們的司令官慄林忠道被薛嶽部圍殲於渭南。而隨著慄林忠道部的潰滅,不僅象徵著日軍投入重資的秦嶺攻略以失敗告終,且意味著中國重新獲得了穩定的大後方。而薛嶽的遠東遠征軍在解決了慄林忠道部日軍以後,因為內蒙和外蒙已經在中**隊的掌控之中,這將意味著他們可以發揮機械化行軍的優勢,長驅直入進入內蒙。
目光投向武漢戰場,在李宗仁完全肅清四川境內的日偽軍和朝鮮共榮軍,提二十萬大軍加入武漢戰場以後,武漢戰場中國一方的兵力超過了五十萬,對日軍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壓倒性優勢。因為李家鈺之前已經將從四川到湖北的道路完全打通,所以李宗仁部挺進得格外迅速,當該部軍旗出現在漢川城外,接到報告的橫山勇知道,11軍還有自己都完了。成為獨掌一軍的高階指揮官,主導某個區域的戰事,這本來是橫山勇曾經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現在看來,日本大本營命他接替阿南惟幾的11軍司令官之職,不像是褒獎,更像是一種懲罰。因為此時的11軍已經完全不復往日驍勇,而中**隊,哪怕是裝備最差勁的川軍,現在也已經鳥槍換炮不可同日而語——此消彼長,且別說兵力還處於劣勢,便是兵力相當,橫山勇也未必有信心打贏。打不贏本來並沒什麼,世上哪裡又有長勝不敗的將軍呢?但是,因為已經沒有了退路,戰敗的下場就是覆滅,橫山勇因此變得歇斯底里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1軍乃日軍精銳,也是日軍在華中地區僅餘的生力軍,11軍只要還能呆在武漢,那麼,皇軍就有可能憑藉這一顆釘子,重新殺回華中——這是日軍大本營一些佐級參謀們的想法。都到這一步了,這些瘋狂的參謀們依舊看不清事實,依舊在做著皇軍無敵夢。和這些參謀們相比,日本大本營的高層則要理智和務實得多,他們此時已經不做大東亞共榮夢了,而是務實的想要將11軍救出來。只是,制空權完全在中國空軍手中,長江水道因為江陰要塞和馬當要塞重回學兵軍手中,日軍艦艇根本過不去。所以,他們雖然務實,卻也只能空著急,實際上卻無計可施。
11軍與中**隊打到現在,還有兵力七萬餘人,再加上兩萬餘人的朝鮮共榮軍,總兵力尚有十萬人左右。兵力已經遠遠遜於中方,再加上長時間得不到補給,槍彈供應不上,這導致日軍有的大隊全大隊子彈加起來不足萬發……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預示著,11軍的覆滅將只是時間問題。
第六百四十二章近衛文麿
日本國內在東條英機之後成為新一屆內閣首相的系在米內光政之前就擔任過首相的近衛文麿。近衛之所以獲得二次上位的機會,一方面因為其貴族政治家的身份,再就是其非軍人的身份。這讓他能夠在陸海軍之爭中保持中立立場,並被陸海軍人視為可以兼顧到各方利益。近衛上臺簽發的第一份命令,便與11軍有關。他命令軍部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將11軍從武漢這個泥潭中撈出來,甚至提出,如果有需要,可以暫時放棄太平洋攻略,而集中全部力量與中國進行決戰。近衛會有這番作態,和裕仁天皇親自過問中國戰事有關。11軍所轄師團或者旅團,悉數為日軍精銳,那麼,11軍一旦被學兵軍全殲的話,則不僅僅是損失十餘萬部隊的問題,關鍵在於,這將會嚴重打擊到日軍計程車氣。
奈何,因為軍部實際上已經放棄了11軍,也就是說,日本人自己已經判了11軍死刑。所以近衛這道命令表演的成分更多一些,實際作用卻等若零。如果說近衛釋出的第一道命令更像是為了應付裕仁而不得不故作姿態的話,其第二條命令就務實得多了。該命令就是對德外交策略的調整,這實際上也是東條英機當首相時對德關係的延續。略有不同的是,東條英機當時是迫於無奈不得不將一線希望寄託在德國人身上,而近衛卻屬於主動出擊,希望透過具體的協議將德日緊緊綁在一起,從而保證德國不會拋棄日本,能夠更加主動的參與支那事件的解決。蘇俄政府派出代表團造訪重慶希望中國出兵遠東以狙擊日遠東軍團,以及後來又要求中國派出空軍直接對德開戰,這些情報,在中國情報部門的放縱下,已經為日本的情報部門所偵獲。近衛接到相關報告以後大喜過望,認為這是說服德國進入中國戰場的絕佳理由,遂透過兩國高層之間的專用聯絡通道向德方傳遞這一訊息,並提出建議,認為中國已經成為軸心國擊敗盟軍最大的阻礙,所以有必要專門對待,以徹底摧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