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而言,對於華人華僑的代表,學兵軍的態度則是歡迎他們核查監督。歐陽雲發起新加坡大營救,目的很純粹,就是為了救人。但是人救回來以後,南洋華人華僑的回饋卻讓學兵軍系統內所有人目瞪口呆。首先是資金。南洋華人華僑能夠在國內抗戰最困難的時候每個月捐助超過三百萬的國幣,靠的就是那些在南洋多少擁有一些產業的中上工商階級。日軍佔領荷屬東印度、英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讓他們在當地的實業化為泡影。但是作為在當地奮鬥了幾輩人的大家族,他們的底蘊可遠遠不止那些實業。於是,很快,廣州及周邊地區便多了很多廠礦企業,同時,一家名為南洋銀行專門為南洋被營救過來的華人華僑提供放貸業務的銀行開業了。大量閒散資金的湧入,登時使得廣州本就繁榮的商業更上一層樓。而學兵軍轄境內的金融力量,在學兵軍官方、北方實業家和猶太人、廣州本地人之外又多了南洋這一支。其次是人才。南洋華人華僑的受教育水平要遠高過廣州及其它地區,而因為他們在南洋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在華人開辦的工廠做工,所以技術工人比比皆是,恰好填補了學兵軍治下技術工人力量步槍的弱點。最後是指向作用。當前的學兵軍政府雖然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與國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