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這一設想是正確的,它確實增強了日本的持續作戰能力。
單枚五百公斤的重磅炸彈,每一架富士山最多能夠搭載超過三十枚,在這種重磅炸彈面前,再堅固的工事也經不住炸。於是,日軍僅僅出動了富士山百餘架次左右,紐卡斯爾防禦體系就被炸開了三條通道。隨即,在地面部隊的爭奪中,美澳聯軍在填進去一個師依舊未能阻擋日軍攻勢以後,隨著這些通道為日軍所掌握,這也就宣告著紐卡斯爾防禦體系失去了作用。至此,紐卡斯爾還有悉尼乃至於堪培拉都向日軍敞開了大門。
堪培拉就不說了,那是澳大利亞的首都,而紐卡斯爾、悉尼也是澳大利亞的工業重鎮,倘若這三座城市以及周邊地區被日軍佔領,那麼對澳大利亞的持續抵抗能力的打擊將是致命的。而且,這意味著日本將可以從澳洲獲得足夠多的鐵礦石和有色金屬。東南亞有橡膠石油,澳洲有鐵礦石和貴重金屬,再加上日本本土的工業生產能力,此消彼長,屆時日本的實力必然會有質的飛躍,而對於同盟國而言,實在沒有什麼比這個更糟糕的了。
從第一架富士山出現在美澳聯軍軍官們的視野中,麥克阿瑟就意識到紐卡斯爾已經守不住了。他立即給總統羅斯福去電,彙報戰況的同時舊話重提,希望能夠讓學兵軍援澳軍團承擔更多的作戰任務。引用他的原話:聯軍屢戰屢敗,部隊損失慘重不說,士氣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此情況下,繼續戰鬥只是徒增傷亡,故我以為當前不是堅持抵抗,而是撤到後方進行修整。當然,堪培拉我們絕不能放棄,我以為可以調援澳軍團赴東線參戰……要想扭轉澳洲戰局,獲得制海權是重中之重,我聽說學兵軍的太平洋艦隊現在已經有多達八艘航母,是時候讓中國擔綱起奪回太平洋的重擔了……
日聯合艦隊和美太平洋艦隊在太平洋上進行連番角逐的時候,學太平洋艦隊卻在默默的發展著。當前,學太平洋艦隊的航母豈止是八艘,實際上已經有了十一艘。十一艘航母,包括最初在美國改造油輪得來的“黃帝號”,足足有八艘來自美國。而剩下的三艘,一艘系得自英國,還有一艘繳獲自日本,最後一艘則是學兵軍完全自主設計製造出來的。
多達十一艘航母,兩艘戰列艦,超過二十艘的重巡和超過三十艘的驅逐艦,再加上超過三十艘的護衛艦和多達五十艘的潛艇,不知不覺之間,學太平洋艦隊已經成長為一個龐然大物。而如果再算上多達五個師的海軍陸戰隊,學太平洋艦隊實際上已經具備了進可攻退可守的能力,完全有資格和日聯合艦隊一較高下。
學太平洋艦隊組建之初,美國人和日本人都視之為歐陽雲的超級玩具。不過隨著學太平洋艦隊慢慢的露出真容,現在他們卻絕對不會這麼想了。超過一百艘的軍艦,其中大型主力艦超過一半,這樣一支海軍力量,雖然還顯得稚嫩,但是其數量就足以左右一片海域的所有權了。換句話說,學太平洋艦隊的海軍學兵們即使技戰術能力再差,但是僅憑數量,說足以稱霸世界還有所勉強,但是用來戍衛中國海權卻絕對沒有問題了。
第五百三十九章條件
美國政府已經不是第一次要求學太平洋艦隊參戰了,不過卻都被歐陽雲以部隊缺乏足夠的訓練為藉口推託了。美國人也知道,中國在澳洲沒有利益,沒有利益就沒有動力,而歐陽雲又是出了名的勢利,所以想單憑所謂的同盟協議就讓學太平洋艦隊來幫助美澳兩國政府戍衛澳洲基本上沒有可能。可是,以援助為條件換得學太平洋介入澳洲海戰嗎?本來,如果只是付出金錢物資的話,美國政府倒是願意咬咬牙再出出血。但是,歐陽雲的胃口卻變叼了,現在只要航母以及配套戰艦,其它美元、物資都看不上,而且還要求獲得戰場最高指揮權,這就讓美國高層產生了分歧。其中一些人考慮到學太平洋艦隊的規模已經足夠龐大,再給其增加艦船的話那即使能夠打贏這場戰爭,最後也會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肯定會威脅到美國在遠東和太平洋的利益,所以在沒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卻不願意再進行這種策略了。
美國人罷口不提,歐陽雲自然不會主動貼上去。正如美國人所猜測的那樣,中國在澳洲根本就沒有利益存在,自然犯不著為澳大利亞和美國與日本人在澳洲進行死磕。日聯合艦隊先後在學兵軍手上吃了兩次大虧,現在也學乖了,甚至甘於放棄臺灣海峽和南海,於是一幕奇怪的現象出現了。作為死敵的雙方雖然在陸上打得不可開交,但是海軍卻很少發生大規模接觸。甚至於,日軍在向澳洲北部發起進攻的時候,都很少出動海軍。
這種現象當然不正常,換個角度來看,未嘗可以將之